中国基层网讯(通讯员 祁春华)深秋时节,湖南省怀化市芷江侗族自治县和平湖碧波荡漾,游船穿梭其间;西晃山林海露营基地人声鼎沸,游客沉浸式体验生态之美;梨溪口灌区渠道,智能化计量设备精准记录着每一方水资源的流动轨迹……这幅“水美、业兴、民富”的画卷,正是芷江以改革为笔,将丰富的水生态资源转化为发展动能的生动实践。
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芷江侗族自治县坐拥16.07亿立方米水资源、294条河流、154座水库及5116口山塘,水生态资源禀赋得天独厚。如何让“沉睡”的水生态资源变成可触摸、可交易的“活资产”?芷江给出的答案是:以“体系化建设+试点化推进”为改革路径,构建“调查-评估-规划-转化-变现”全链条机制,打造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芷江模式”。
体系筑基:给每滴水“定身价”,绘制价值转化“路线图”
“过去提到水生态资源,只知道‘多’,却不知道‘值多少’,更不知道‘怎么用’。”芷江侗族自治县水利局党组书记罗建军坦言,生态资源“无价”到“有价”的跨越,首先要破解“估值难”的问题。
为此,芷江将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纳入县委重点改革任务,组建专项工作组,联合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这一“国家队”,共同构建专业评估体系——这是湖南县域层面较早引入国家级科研力量参与水生态估值的尝试。工作组用了半年时间完成全域水生态本底调查,对154座水库、60条河流逐一“体检”,明确水域面积、水质等级、生态功能等核心指标,并完成划界确权,让每一片水域都有了“身份证”。
在此基础上,芷江编制《水生态产品目录清单》,将全县水生态产品系统划分为物质供给、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3类一级产品,并进一步细分为淡水资源、水产品、水能资源、水源涵养、水质净化、旅游康养、休闲游憩等16类二级产品,以及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淡水鱼类、淡水虾类、水电等23类三级产品。清晰界定“有什么可卖”;同步发布《芷江县水生态产品价值评估报告》,初步核算出全县水生态产品总值达223亿元,为水资源“明码标价”。
“不仅要知道‘值多少’,更要明确‘怎么用’。”芷江县委改革办工作人员介绍,该县同步制定《水生态产品开发利用规划》,明确重点开发项目类型,形成“调查摸清家底、评估确定价值、规划引导开发”的全链条工作闭环,为水生态资源转化筑牢制度根基。
双试破局:小流域里“种产业”,用水权中“挖效能”
在芷江西晃山小流域,曾经的荒坡如今变身“林海露营基地”,游客在这里可登山观景、露营野餐,还能体验侗族非遗文化。“这是我们依托全国水土保持一体化建设试点,探索‘小流域+’治理模式的成果。”罗建军说。
不同于传统的“种树护土”式治理,芷江将水土流失治理与生态产业培育相结合,在西晃山小流域统筹推进坡耕地治理、河道清淤、植被修复,同步布局露营基地、生态茶园、林下经济等项目,让治理成果转化为旅游产品。目前,该县已培育西晃山林海露营等6个生态产品,预计转化价值达3500万元,带动周边村集体经济年均增收10万元以上,实现“治水土流失、兴生态产业、富一方百姓”的多重效益。
如果说水土保持试点是“向外拓展”生态价值,那么农业用水权改革试点则是“向内挖潜”资源效能。在芷江梨溪口灌区,一套智能化用水计量系统正实时监测着水流数据——这是该县依托全国农业用水权改革试点,破解“农业用水粗放、效益低下”难题的关键举措。
“我们先算‘总账’,根据灌区水资源总量和作物需水量,将用水权精准分配到乡镇、村、大户,再装上远程闸控计量设施,实现‘用量可控、费用可算’。”芷江县水利局水资源股股长颜徽介绍,该县已制定《农业用水权分配办法》《农业用水权回购与交易管理办法》等4项制度,开发农业用水权交易系统,农户可通过系统转让节余用水权。该项改革全面完成后,灌区用水权确权覆盖率达100%,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57以上,亩均节水20立方米,既缓解了农业用水矛盾问题,也让农户通过节水获得了额外收益。
机制创新:搭建交易“大平台”,推出融资“新工具”
为解决生态项目“融资难、交易难”问题,该县搭建水域经营交易平台,制定标准化交易流程,目前已办理水域经营流转81起,涉及水域面积1.2万亩,让水域经营权从“难流转”变为“可交易”。在此基础上,芷江联合金融机构创新“水生态产品贷”,将水域经营权、生态旅游项目预期收益等纳入抵押物范围,为生态项目开辟融资新通道。
截至目前,芷江已有水库水生态产品综合开发利用、和平湖夜游、生态茶园灌溉等12个项目获得“水生态产品贷”授权,总金额超5.9亿元;全县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累计近12亿元,带动就业超3000人。从“水生态产品总值223亿元”的初步核算,到“近12亿元”的实际转化,芷江用改革实践证明:绿水青山不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风景,而是可以持续创造价值的“绿色银行”。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完善‘芷江模式’,在水生态产品碳汇交易、跨区域生态补偿等领域探索新路径,让每一滴水都能持续滋养发展、惠及民生。”罗建军表示。随着改革的深入,这座和平名城正以水为媒,书写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篇章。(编辑 何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