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切实破解乡镇经济发展中的金融瓶颈,新化县政府办创新工作机制,牵头组织各大金融机构,深入开展“金融宣传下乡”活动,通过在乡镇常态化设置金融宣传展柜,并由乡镇分管金融工作负责人定期更新资料,将最新的金融政策与产品及时送达基层。此举旨在打通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为乡镇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金融动能。

一、 构建长效机制,突出服务的“持续性”与“精准性”
本次活动的核心意义在于打破了以往“一阵风”式的传统宣传模式。政府办通过统筹规划,在乡镇人流密集区域设立固定宣传展柜,构建了一个扎根基层的永久性金融宣传阵地。尤为关键的是,明确了由乡镇分管金融工作的负责人亲自牵头,建立定期资料更新与资讯同步机制。这一制度设计确保了宣传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老黄历”,而是能够紧跟政策动态和市场变化的“活水源泉”。它标志着金融服务从间歇性的“下乡”转变为常态化的“驻乡”,实现了服务触角的深度延伸与持久稳固,彰显了政府与金融机构服务基层的坚定决心。
二、 优化内容供给,突出资讯的“实用性”与“权威性”
宣传活动的生命力在于内容。本次宣传下乡紧密围绕乡镇企业与农户的实际需求,精准投放资讯。展柜资料涵盖普惠金融信贷产品、创业扶持贷款、防范非法集资与金融诈骗、电子支付普及、农业保险知识等多个方面。由分管负责人把关内容更新,确保了所有资讯的准确性与权威性,有效充当了政策解读的“翻译器”和风险防范的“警示牌”。这不仅提升了民众的金融素养,帮助他们守护好“钱袋子”,更重要的是,将晦涩难懂的金融条款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发展机遇,引导他们善用金融工具扩大生产、改善生活,充分激发了农村市场主体的内生动力。
三、 凝聚政银合力,突出政策的“引导性”与“普惠性”
此项工作是政府发挥“桥梁”与“纽带”作用的生动实践。政府办组织协调,金融机构提供专业产品与服务,乡镇政府负责落地对接,形成了“政银联动、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它强化了政策传导的“毛细血管”,使国家的各项惠民金融政策能够精准直达、有效落地。通过这一直面群众的窗口,银行能够更深入地洞察乡村市场的真实需求,从而研发更“接地气”的金融产品,优化服务流程;而广大农民和乡镇小微企业则能平等、便捷地获取以往难以触及的金融服务,享受金融科技的便利,切实增强了在经济发展中的获得感与幸福感,有力地推动了城乡金融服务均等化进程。
新化县政府办主导的金融宣传下乡活动,远不止于简单的信息传递。它是一项系统性、战略性的民生工程,是优化乡村营商环境的务实之举。它如同一条畅通的金融渠道,将政策的活水、资本的活水持续引向乡镇经济的田间地头,为培育新型农业主体、发展特色产业、全面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的金融基础,描绘出一幅政银农携手共进、繁荣发展的崭新画卷。
供稿 | 康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