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0日,被三叉神经痛折磨将近一年的谢叔叔,来到新化悦舒综合疼痛门诊部寻医问诊。

根据患者主诉,我们得知其年龄:60多岁,既往史:在省内大医院做过各种检查,确诊为“三叉神经”痛。尝试中医、西医多种治疗方案,均没有得到长期有效的解决效果,甚至被误诊为牙痛,拔掉了两颗牙齿……一直以来被这个号称“天下第一痛”的三叉神经痛折磨得夜不能寐、食不安寝。
预约接诊的悦舒疼痛专家廖劲晖医生通过患者主诉、查体诊断、影像分析。确定其为“三叉神经”第二支神经痛。当即与患者、家属交流沟通,达成了运用效果好、创伤小、性价比高的“经皮穿刺微球囊三叉神经半月节压迫扩张术”来解决这个长期困扰患者的问题。

上午,术前评估与准备;进行了适应症筛选、术前检查等必要的准备工作。下午三点,患者谢叔叔自己做好准备工作,一身轻松的走进了手术室。

手术之前,首先进行了全身麻醉和手脚固定,避免患者术中因疼痛或恐惧导致体位变动,确保穿刺精准性。
手术全程在 C 臂机引导下,达到精准穿刺路径。廖劲晖医生持穿刺针,沿 “口角 - 颧弓中点 - 卵圆孔” 连线方向进针,以微毫级的细致逐步调整角度,直至针尖抵达三叉神经半月节所在位置,确认穿刺成功。


第二步是经穿刺针置入微球囊导管,确保球囊完全进入容纳三叉神经半月节的骨性腔隙;缓慢注入造影剂,使球囊扩张呈 “梨形”,产生扩张压力迫使三叉神经痛觉纤维发生可逆性损伤,阻断疼痛传导。
病灶靶点处理时间仅几分钟即可完成。抽出穿刺针后,局部按压 10 分钟止血,无需缝合,用无菌纱布覆盖穿刺点。

整个手术顺利完成,通过次日查房反馈,患者感觉良好,疼痛缓解明显。这次“经皮穿刺微球囊三叉神经半月节压迫扩张术”的顺利完成,标志着悦舒门诊在微创治疗技术上的成功填补了娄底区域门诊施诊的空白。

相关科普(来源:知乎,小球囊解决大问题——三叉神经微球囊压迫术治疗“天下第一痛”)
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有时也被称为“脸痛”,容易与牙痛混淆。是一种发生在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神经痛,三叉神经痛是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常见病之一。多数三叉神经痛于40岁起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女性尤多,其发病右侧多于左侧。该病的特点是:在头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发病骤发,骤停、闪电样、刀割样、烧灼样、顽固性、难以忍受的剧烈性疼痛。
统计数据显示,三叉神经的发病率为4.3-28.9/10万人。通常认为女性分娩时的疼痛是世界上最难忍受的疼痛,实际上根据疼痛的程度评分,如果把疼痛分为10级,女性分娩为9.8级,而大多数三叉神经痛为10级,妥妥的疼痛界“冠军”。
三叉神经痛是三叉神经痛从病因学的角度可分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和症状性三叉神经痛两类。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指找不到确切病因的三叉神经痛。可能是由于供应血管的硬化并压迫神经造成,也可能是因为脑膜增厚、神经通过的骨孔狭窄造成压迫引起疼痛。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是指由于肿瘤压迫、炎症、血管畸形引起的三叉神经痛。此型有别于原发性的特点,疼痛常呈持续性,并可查出三叉神经邻近结构的病变体征。
在三叉神经痛发病初期,首选药物为卡马西平,它主要是稳定作用,通过降低神经细胞膜对Na+和Ca2+的通透性,从而降低细胞的兴奋性达到解痉镇痛的效果。但随着病情发展,卡马西平效果越来越差,副作用越来越明显,此时就应考虑采用微创手术的方式治疗三叉神经痛。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微创球囊压迫术(PBC)是一种神经微创治疗,手术基本方法为:患者在全麻下,经C形臂的引导,从面部皮肤穿刺达到三叉神经出颅腔的部位——卵圆孔,以球囊导管置入麦克氏囊,通过球囊扩张适度压迫三叉神经半月节,充分阻断三叉神经的痛觉神经元达到治疗的目的。整个微创术做下来不到一个小时。
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微创球囊压迫术(PBC)创伤小,见效快,过程无痛苦,这项技术为有较高医疗风险、年龄超过65岁、有脱髓鞘疾病以及不愿接受经乙状窦后入路行微创血管减压手术风险的三叉神经痛患者的首选治疗措施。尤其对于疼痛累及第Ⅰ支,各种手段治疗后复发的患者更有优势。
术后观察与护理:患者苏醒后送入恢复室,监测生命体征,重点观察面部感觉(痛觉、触觉)、角膜反射、咀嚼功能,有无头晕、恶心、呕吐等颅内压增高表现。
术后护理:术后 6 小时内取半卧位,避免剧烈活动,减少脑脊液漏风险;术后 6 小时可进温凉流质饮食(如米汤、牛奶),避免辛辣、坚硬食物,防止刺激术区。
并发症护理:面部麻木:术后常见反应,无需特殊处理,通常 1-3 个月内逐渐缓解;咀嚼无力:少数患者出现,指导其避免用患侧咀嚼,加强咀嚼肌锻炼,多在 2-4 周恢复。脑脊液漏:若出现鼻腔流清水、头痛加剧,需卧床休息,给予脱水剂,严重时需手术修补。角膜反射减弱:术后需常规滴抗生素滴眼液,避免揉眼,防止角膜溃疡。
出院标准:患者生命体征平稳,面部疼痛消失或明显缓解,无严重并发症,术后 24-48 小时即可出院。
疗效特点与注意事项
1、手术有效率达 90% 以上,术后疼痛即刻缓解率约 85%,少数患者术后 1-2 周疼痛逐渐减轻,复发率约 5%-10%(多在术后 1-3 年出现,可再次手术)。
2、微创(仅针眼大小创口)、操作时间短(全程约 30-60 分钟)、恢复快(住院 2-3 天)、对年老体弱患者耐受性好。
3、避免面部受凉、吹风,减少疼痛诱发因素;遵医嘱服用营养神经药物(如甲钴胺、维生素 B12),促进神经修复;定期复查:术后 1 个月、3 个月、6 个月复诊,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调整康复方案。
供稿 | 小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