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从3000到50000+!看内江这家医院如何进入一个全新的“舒适化医疗”时代

2025-10-25 19:35:16    来源:中国基层网    访问:    

从精密诱导的“睡去”,到平稳安然的“醒来”,其间生命所有的波动,都由一群人在默默守护。他们的使命,是让生命在无影灯下,依然保有尊严与温度。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手术中心,他们正用技术和仁心,重新定义着麻醉的边界,引领医院进入一个全新的“舒适化医疗”时代。

数字之变:从3000+到50000+,是信任的叠加

若为麻醉手术中心绘制一条成长曲线,那必是一条陡峭而坚定的上行线:自1981年建科,四十余年来,几代麻醉人的接力,使其从外科的“搭档”,成长为四川省医学甲级重点专科、四川省临床重点专科。而将这份成长具象化的,是这样一个数字:从2003年的3864台,到2024年的5万余台。

“这不只是手术量的增长,更是信任的累积。”科室主任杨勇表示,每一台增加的手术,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托付。当麻醉科成为医院多学科协作的核心平台,成为保障医疗安全的“生命线”,这份托付便愈发沉重。

19400472993468967_106.png

使命之界:麻醉,远不止是“睡去”

“很多人认为我们的工作就是让病人睡觉,但其实,我们的使命是保安全、保舒适、保成功。”科室主任杨勇如是说。

“从患者进入手术室到安全返回病房,我们全程监控着生命的各项指标,始于麻醉,却远不止于麻醉。我们要管理病人的血压、心跳、呼吸、体温,乃至内环境的平衡,任何一丝波动都可能关乎生死。”

谈及科室引以为傲的“舒适化医疗”理念,杨主任的眼神中闪烁着光芒。“我们所做的一切,归根结底是让医疗‘有温度、有尊严’。从术前的专业评估与沟通,到术中、术后对各种疼痛与不适的精准管理——将痛苦降至最低乃至消除,这既是患者的权利,更是我们医者不容推卸的追求。”

守护之核:技术为基,仁心为本

技术的领先是安全的基石。麻醉手术中心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开展自体输血和血液保护技术,坚持20余年,被誉为“用自己的血救自己”的典范,极大保障了用血安全,特别是对稀有血型患者而言,这就是生命的保险。

同时,科室在内江市引领了多项麻醉技术浪潮:从可视化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到麻醉深度监测;从纤维支气管镜精准定位,到喉罩、TCI(全凭静脉靶控输注)等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这些设备和技术,共同构筑了一道坚固的生命防线。

19401918057338307_106.png

而技术背后,是暖心的守护。杨勇主任分享了一个难忘的案例:一位需行急诊气道肿瘤消融手术的老年患者,术前合并多种心肺疾病,气道严重堵塞,入手术室时已意识淡漠、皮肤紫绀,氧饱和度仅50%,生命垂危。

“那台手术就像走钢丝,我们分次小剂量滴定式给药,其间多次出现氧饱和度骤降……经过反复尝试,最终在高超的麻醉技术与医生的精准操作下,顺利打通了患者阻塞的气道。”患者醒来后说:“感谢医生,我好久没有像现在这样呼吸顺畅了。”

顶尖的设备,用来守护最朴素的心愿——让每一位患者,都能被安全、舒适、有尊严地对待。这背后,是“仁心驱动技术”的坚定信念。

护理之责:于无声处,守护生命细节

“舒适化医疗”的背后,是护理团队对细节的执着追求与对人文温度的坚守。每一处细微的关怀,都是患者获得安全感与康复信心的重要支撑。

术前,她们是专业的安抚者,通过温和的沟通与耐心的解释,有效缓解患者的紧张与不安;术中,她们是敏锐的守护者,运用预热手术床、加温输液、严密保温等精细化措施,全力维持患者的生理稳定与体感舒适;术后,她们是温暖的陪伴者,成为患者苏醒时最先接触到的专业力量,以清晰的指令和细致的观察,确保患者平稳度过复苏期。

19403215763999310_106.png

在后续的随访中,护理团队持续追踪患者的疼痛评分与舒适度反馈,协同医生优化镇痛方案,真正实现“疼痛有管理、不适有关怀”。在这里,人文护理不是刻板的流程,而是内化于心的职业本能;温度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融入每一次操作的专业能力——她们用行动让技术承载温情,让照护精准触达每一位患者的心。

传承之力:人才培养,铸就学科之魂

目前医护人员约115人,高级职称13人,承担重庆医科大学临床本科与实习教学、成都医学院研究生培养工作。

其中,在加速康复外科(ERAS)、血液保护、精准麻醉、老年患者衰弱与认知功能等领域的深入研究,也均处于省内同级医院领先水平。近5年,科室授权专利10余项,发表SCI及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科研之花,结出了累累硕果。作为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内江唯一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每年规培结业率均保持100%。

在这里,没有“技术保密”,只有“倾囊相授”。高年资医生们乐于用自己积累的经验,为年轻医生“兜底”,让他们敢于放手去学、去闯。

当外科要开展新技术和“猪猴心脏移植”这类前所未有的技术时,科里的年轻人看到的不是困难和风险,而是宝贵的学习机会。他们主动钻研,积极准备,与外科团队并肩作战。正是在这样一次次的挑战中,年轻一代迅速成长为可以独当一面的骨干。

1940546239255466_106.png

“我们根据每个人的兴趣因材施教,送他们去顶尖医院学习。”在这里,一个人的智慧是火花,一群人的传承才是燎原之火。这种“薪火相传,协同共进”的团队价值观,让这支115人的队伍,始终保持着活力与创造力。

未来之途:守护,永无止境

谈及未来,杨勇主任的目光平和而坚定:“舒适化医疗没有终点,我们会继续向前,让无痛的理念覆盖到患者围手术期的每一个角落。同时,我们也希望能为年轻医生搭建更好的平台,让这份守护生命的事业,后继有人,生生不息。”

从3000到50000+,光阴流转,他们唯一不变的坐标,始终是患者醒来后,那句安然、真诚的——“我很好”。(来源: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责任编辑:邱英]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