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2月底前完成首批8处“小微绿地”建设!9月26日,内江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召开的中心城区盘活闲置空间“增香添彩”工作部署会透露重要信息。这一举措旨在通过激活城区零散闲置地块,精准织补城市绿色版图,让市民在家门口即可实现“见绿、闻香、享休闲”,为内江园林绿化注入民生温度。
会议现场
据悉,为选出代表性建设地块,市城管执法局联合市自规局对中心城区55处零散闲置地块开展“拉网式”摸排,最终确定8处符合要求的地块。这些地块精准覆盖四大核心场景,切实响应“以小空间改善大民生”理念。
比如教育配套场景,市中区东三巷地块紧邻实验幼儿园,东兴区牛牦山小学空闲地位于中小学之间,为师生及家长提供就近休憩空间;社区补充场景,东兴区和禧紫宸大院对面地块填补社区绿地空白,满足居民日常休闲需求;特色功能场景,内江经开区D-8-2、D-8-3地块靠近医院,将打造“疗愈型绿地”。东兴区文化中心侧面地块毗邻夜市,将建设夜间景观,适配夜间消费氛围;应急兼顾场景,内江高新区消防救援基地外地块在营造景观的同时,兼顾应急功能,提升空间实用价值。目前,所有地块均通过规划审核,保障建设合规性。
“小微绿地既要颜值,更要实用。”市城管执法局分管副局长尤金位介绍,在植物选择上,方案初步建议选用腊梅、桂花等本土香彩植物,占比不低于70%,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临时地块优先选用易移植品种,医院周边则额外增配能舒缓情绪的芳香植物。功能配套方面,设施占地面积原则上不超过地块的30%,并根据地块场景定制化配置:幼儿园旁增设低矮座椅与童趣涂鸦墙,适配儿童活动需求;社区周边加设健身器材,方便居民锻炼;夜市旁搭建观景平台,兼顾赏景与休闲功能,全方位满足不同人群的日常使用需求。
“首批小微绿地是‘增香添彩’工程的开篇之作,必须快落地、见实效!”市城管执法局局长肖卫波在会上提出“三个明确”要求:明确责任主体,各责任单位需尽快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与推进计划;明确建设内容和标准,统筹做好植被选择与设施配套,保障建设品质;明确工作要求,严格按时间节点推进,杜绝拖延。
据悉,内江后续将按计划推进首批小微绿地建设,确保12月底前8处地块全部完工。同时将在2026年建立“中心城区闲置地块利用库”,分批次推进剩余闲置地块改造,让更多“城市边角料”变身生态惠民的绿色空间,助力构建“推窗见绿、路上闻香、移步皆景”的甜城风貌。(来源:i 内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