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宣部授予重庆检察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团队代表“时代楷模”称号,他们21年如一日,以法治为基、以关爱为翼,成为守护未成年人成长的“明灯”,获评“时代楷模”的事迹,为广大党员干部立身处世、履职尽责树立了标杆。党员干部当深学楷模精神,将为民初心、担当决心、奋斗恒心融入工作,在各自领域书写责任答卷。
以“为民初心”锚定方向,察民情解民忧。重庆检察未保团队的初心,始于一场庭审中少年的质问,当“没人管”“无处求助”的困境摆在面前,他们没有“一诉了之”,而是选择走进未成年人的世界,探寻问题根源。这正是“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生动实践。“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党员干部当以楷模为镜,把“察民情”作为必修课,常态化下沉基层一线,不仅听群众的“顺耳话”,更要听“逆耳言”,从家长对未成年人保护的担忧、群众对公共服务的期待中,捕捉工作的“堵点”“断点”,将“解民忧”作为落脚点,把群众诉求转化为具体行动方案,用“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效,让群众的幸福感更有质感、获得感更可持续。
以“担当决心”破解难题,敢探索善创新。从梅玫创立首个“莎姐”青少年维权岗,用一台电脑、一个栏目开启探索,到团队推动建立“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省级教职员工入职查询平台”,将个案经验升华为全国推广的制度成果,重庆检察未保团队用“敢闯敢试”的担当,打破了“就案办案”的局限。党员干部面对工作中的“硬骨头”,当汲取这种“大胆探索、由点及面”的精神,既要聚焦当前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拿出“当下改”的实招;更要着眼长远,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把解决问题的有效做法固化为制度机制,将民生服务中的“便民举措”完善为长效体系,以“小智治事、大智治制”的思维,为事业发展筑牢制度根基。
以“奋斗恒心”续写答卷,善传承勇突破。21年里,重庆检察未保团队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从“线下维权”到“云端守护”,从“司法保护”到“社会协同”,用“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执着,让“莎姐”品牌成为温暖的象征。这份“持之以恒、推陈出新”的坚守,正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必备素养。一方面,要保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定力,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一步一个脚印抓落实;另一方面,要怀揣“与时俱进开新局”的勇气,在传承好传统经验的基础上,主动拥抱新变化,让老办法焕发新活力、新举措解决新问题。唯有在传承中创新、在坚守中突破,才能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不凡业绩,让楷模精神真正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刘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