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农村现代化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为贯彻习近平新思想,深入了解农村百千万工程发展和乡村振兴实际情况,将课堂学习与乡村实践紧密结合,2025年7月,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红潮“青”引擎突击队前往广东省云浮市六祖镇,开启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为了解六祖镇的百千万工程建设和乡村振兴具体情况,在前期做足充分准备的条件下,红潮“青”引擎突击队在下乡期间开展了为期3天的实地调研。小队成员分别前往了夏卢村,水湄村和龙山塘村三地展开走访和调研,深刻了解和体会当地风俗民情。
村内走访展调研,村民交流解实情
夏卢村禅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浓厚;龙山塘村农业和乡村生态旅游业发展较好;水湄村红色文化世代传承,成员依据各个村庄的不同特色设计了不同的问卷和展开了不同专题的调研活动,在乡间田头与村民交流了解乡村的变化和发展。
通过对六祖镇的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小队深入了解了当地禅文化与红色文化的传承现状,以及党建引领下文旅融合发展所带来的实际成效。队员们系统总结了六祖镇以党建为核心推动文化振兴和旅游开发的典型经验,重点关注其组织模式、资源整合方式与阶段性成果,为后续的案例积累和经验借鉴提供了重要参考。
实看生产第一线,农庄景区新面貌
六祖镇的禾泰农场,夏卢村的六组故居,水湄村的叶季壮故居,龙山塘村的窝佛坑等等,这些农场和景区都是六祖镇的一张张闪亮名片。为更深刻了解生产一线和景区风光,团队成员分别走访了这几个景区和农场。在实地走访感受到了当地风土人情的浓厚和生产一线村民们的劳动热情。
当被问及政府的帮扶支持时,农场工作人员笑着说:“镇里把我们纳入了‘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建设项目,还给了160万元项目资金,这可给农场规模化、规范化发展添了大动力。”如今,标准化的种植区和完善的基础设施,正是这些帮扶的生动体现。
谈及特色水果的销路,工作人员的话语里满是欣慰:“多亏了‘百千万工程’的产销对接机制,我们的水果规范包装后,主要销往珠三角地区。这不仅让农户多了增收路,也让城里朋友尝到了乡村的新鲜味道,真正实现了‘小农户’对接‘大市场’。”
当然,发展中也有需要突破的瓶颈。工作人员坦言:“现在想扩大生产规模、完善基础设施,还需要更多资金;另外,怎么依托党建引领进一步拓宽客源、稳定游客群体,以及应对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都是我们要慢慢解决的问题。”
村干谈话面对面,共谱发展新蓝图
在调研期间,小队成员还前往了各村的党群服务中心与各村村干进行了面对面的访谈交流,了解政府的“宏观大手”如何指引各村走向更好的发展。
各村党员干部为小队成员介绍了各村的基本情况和乡村振兴的推动情况,坚持在总书记的引领下,扎根各村特色,促进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龙山塘村的党员干部介绍到,龙山塘村在政府的支持下,村干和村民的努力下,获得了首批广东省“百千万工程”的典型示范村,村内不断发展庭院经济,环境变好的同时也带动了经济发展。
通过面对面交谈,小队成员了解到了政府引领于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也深刻感受到了政府和各村干部心系村民,心系村庄,未来也将继续带领村庄走向更好的发展。
下乡实践获真知,携手助力百千万
在本次下乡中,小队成员通过实地实践与调研,不仅直观感受到六祖镇在“百千万工程”推动下的乡村新貌,更在调研中深化了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知。队员们系统梳理了各村依托文化资源、生态优势和党建引领实现发展的具体路径,并结合专业所学,围绕文旅融合、产业升级等提出青年视角的建议。大家表示,将把调研成果转化为实践报告与政策建议,为六祖镇乃至更广泛乡村地区的发展注入青春智慧与力量。(华南农业大学 唐嘉良 林熙彤 陈梓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