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之前,这里的一豆灯火下,陈望道先生以墨为糖,译就《共产党宣言》,点燃了真理的火种。百年之后,墨香犹在,来自中国计量大学质量与标准化学院的青年学子踏访故地,以青春之行让信仰的星火,在分水塘的青山绿水间、在新时代青年的心田里,再次熊熊燃起。
“七彩课堂”传递文化温度
在分水塘村的文化礼堂,实践团队以书法启蒙、标准科普和故事讲述等形式,陪伴当地孩子们度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夏日课堂。从红色文化到计量知识,从“望道故事”到“国旗标准”,知识的墨香与实践的温度交融,为孩子们种下好奇与思考的种子,也让望道精神浸润在童年记忆中。
作为“大中小思政共育体”协同育人的有益探索,青年学子以“青春讲师团”身份走进农村少年课堂,将思政教育寓于趣味活动和文化体验中,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同频共振。
剧本演绎中体悟信仰力量
实践团队参与城西街道打造的“望道星火”情景剧演出,从剧本打磨、角色理解到沉浸演绎,学子们以角色身份重走“真理如饴”的精神之旅。在舞台上,与“陈望道”共情共鸣的那一刻,历史仿佛被点亮,信仰之火穿越百年,照进当下。
“当我的指尖真正沾上那‘墨汁’,喊出‘真理的味道非常甜’时,我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力量。”周同学这样说道。
通过“演中学、演中悟”的方式,学子们在与北大外国语学院学生的交流中进一步碰撞思想:从《共产党宣言》翻译背后的语言与信仰,到青年如何传承责任与使命,专业交叉、精神共鸣,凝聚成跨校青春对话中的一束信仰星火。
乡村与课堂间读懂初心使命
分水塘村的日日夜夜,既是志愿服务的实践场,也是青年思想的淬炼地。实践团队将“精思国计,细量民生”的校训落实于每一次讲授与排练之间,在与少年儿童的陪伴互动中重温初心,于望道精神的滋养中凝聚使命。
这束在望道故里点燃的信仰星火,必将照亮中量大青年求学、报国、奋斗的征途。他们将带着分水塘的泥土芬芳,带着“墨香”的精神滋养与“星火”的理想指引,继续书写属于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奋斗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