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科技大学 “苏乡青年力行团” 暑期深入苏州多地乡村,通过走访 10 余名大学生乡村振兴志愿者,探寻青年力量与乡村振兴的互动轨迹。从团务管理到农技保护,从儿童关爱到民生服务,这群青年以实干为笔,在基层沃土上书写着青春担当。
多元岗位,青春足迹遍布乡野
吴江东太湖度假区,苏乡青年力行团实地走访了志愿者吴杨的工作场景,吴杨深耕 “智慧团建” 管理,统筹寒暑托班志愿服务,用细致服务搭建青年联络桥梁;盛泽镇内,苏乡青年力行团跟随秦铭欣的脚步,记录她忙碌的日常:兼顾团务信息传达与 “暖冬行动”“爱立方行动”,为困境儿童与“小候鸟”送去持续关爱;临湖镇里,唐圣菲以镜头和文字赋能乡村宣传,运营乡镇公众号让乡土故事传得更远。
田间与办公室间,更多身影在行动:孔瑞为东山镇枇杷、碧螺春建立种质资源电子档案,助力农产品保护推广;陈梦云在农村工作局承担基础行政工作,为同事分担压力;葛珊珊投身基层便民服务与环境整治,用热忱回应民生需求;袁梦深耕妇联岗位,推动孕前检查与妇女能力提升;周颖以文字宣传纪检工作,让政策解读更接地气。
破局成长,实践熔炉淬炼本领
初入岗位的挑战成为成长契机。苏乡青年力行团在调研中发现,吴杨曾为财务报销犯难,在同事指导下逐步熟练;葛珊珊因方言壁垒受阻,靠日常交流练就“听力”;陈梦云面对专业表格,以“自学 + 请教”攻克术语难关。场景转换中更显适应力:孔瑞将校园经验转化为村民易懂的“农技课堂”,袁梦以亲子活动打破传统观念,让科学理念扎根乡村。
点滴发力,汇聚振兴磅礴动能
细微付出孕育显著改变。苏乡青年力行团通过实地调研,收集到一系列鲜活案例:秦铭欣的持续关爱缓解了困境家庭压力;唐圣菲的宣传推文带动“临湖葡萄”走红,单篇阅读量破 5000;孔瑞参与的品牌推广助力农产品销售额增长 15%;袁梦推动的“两癌筛查”参与率从35%升至62%。更深远的是观念革新:村民从“等帮扶”到“主动作为”,妇女更积极追求发展,乡村内生动力持续激发。
从东太湖的晨光到盛泽镇的灯火,苏乡青年力行团的调研还在继续。这些志愿者的故事证明: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青春从不是配角。当更多年轻人带着热情与本领扎进乡土,那点点星火终将燎原,照亮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
(苏乡青年力行团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