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至8月,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汉江链寨行动队”前往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开展了“长江大保护”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聚焦南漳古山寨文化的深度调研与系统性保护,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和先进数字技术,致力于为长江文化保护行动注入关键力量。
汉江链寨行动队合影
团队参加了南漳古山寨文化研究座谈会,会中指导老师付华安指出:“在长江文化传承方面,要挖掘古山寨‘天人合一’生态智慧,分析选址与环境、布局与防御的关系,释读碑刻提取楚文化基因,同时借助知识图谱构建‘建筑——民俗——历史’三维坐标系,结合线上‘寨一起’小程序VR解说与线下主题展览,增强长江文化认同感。”
南漳古山寨文化研究座谈会
在实践过程中,团队组建多学科调研小组,采用田野调查法深入南漳古山寨,通过三维激光扫描建立两座古山寨三维模型,用4K设备拍摄120小时影像,对碑刻制作高清拓片。与传承人深度交流,形成完整数字基因库,目前已初步建成含碑刻拓片、口述史影像、三维模型的数字化档案库。
团队建模讨论会
团队实地数据采集
与非遗传承人深度交流
根据实践调查结果,团队依托春秋寨景区设计沉浸式数字文旅路线,游客可以通过小程序参与“古寨布防推演”“碑文密码破译”等AR互动。开发3D虚拟修复系统,用户可参与墙体复原设计,优胜方案纳入修缮参考,开创“公众参与式保护”模式。推动古山寨文化与现代产业结合,推出掐丝珐琅饰品、衍纸立体拼图等12类文创,联合非遗传承人开展直播课程,实现文化传播与产业增收双赢。开发南漳古山寨研学课程,面向大学生和中小学生分别开设相关课程。
高清拓片
南漳掐丝珐琅工艺画
团队负责人徐傲然表示:“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团队在文化保护、专业技能、团队协作等方面取得显著收获。汉江链寨行动队成功为南漳古山寨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数字化档案库和数字基因库,有效抢救性保护了濒危文化遗产,广泛传播了南漳古山寨文化,提高了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增强了长江流域文化认同感。团队成员深刻体会到文化遗产保护需全社会共同参与,数字化技术为保护提供新机遇,但要树立正确保护理念,将技术与文化更好结合,让更多人参与保护。”(团队名称:汉江链寨行动队 所属高校: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 负责人姓名:徐傲然 指导老师姓名:付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