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早晨,温州医科大学塘河传薪队踏入了平阳县千年古村——鸣山村。感谢“建行裕农通杯”及“第八届浙江省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提供的平台和资源,此次实地考察旨在深度挖掘鸣山村民俗底蕴,为策划民俗文化节蓄力,让文化星火点燃乡村动能,在青石板巷中解码古村新生。
图1:鸣山村入口展示
进入村内后,队员拜访了当地青年入乡实践站工作人员余挺,认真询问了解当地概况。实践站负责人指着村内环境:“我们村环境优美,非遗种类多,文旅条件很好。”
当问及民俗文化活动开展情况时,负责人表示村里已成功打造非遗一条街,引进鸣山陶院、温州蛋画等30多家非遗产业,虽然定期举办民俗音乐节、鼓词表演等传统文化活动,但由于宣传不到位,项目设计没有足够吸引力,所以平时没有多少人流量。调研组的同学们也陷入沉思:或许民俗文化节可以是发展鸣山村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接着,负责人余挺带领队员走访了三个非遗基地——温州非遗蛋画体验基地、鸣山陶院、瓯铜大观。和非遗传承人们进行沟通,他们为我们简单介绍了各个非遗的历史,对我们通过非遗文化来振兴鸣山村的想法表示肯定,并愿意配合我们进行后续更深入的讨论和设计。
图2:温州蛋画工艺品展示
图3、4:手工艺者向调研组同学展示
在探访非遗后,我们以“无人机航拍”的独特视角生动诠释了鸣山“百鸟齐鸣山,塘河第一湾”的隽永意境。镜头凌空鸟瞰,清晰呈现出村落三面平瑞塘河环绕、西北倚伏虎山的独特地理格局。本次拍摄巧妙融合科技手段与人文观察,为这座千年村落留存下兼具艺术性与文献价值的时代影像。
图5、6:鸣山村鸟瞰图
实地考察后,民俗文化节策划小组成员围坐一堂,围绕活动主题、流程设置、特色项目及宣传方案展开热烈讨论。从非遗技艺展演创新,到创新民俗体验设计,再到新媒体矩阵传播,队员们各抒己见,在思想碰撞中迸发灵感,为乡村振兴精心绘制民俗文化节蓝图。
图7:工作人员与调研组合照
通过这次详尽的实地考察,我们不仅深入了解了鸣山村丰富的文化遗产,还亲身体验了当地居民的热情好客以及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这一切都为我们的民俗文化节策划案提供了宝贵的灵感和坚实的实践基础。
本次调研是一次重要的尝试,我们将进一步探索如何利用本地文化资源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改善村民生活质量,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将不会动的文化遗产转化为切实能够改善村民生活条件的资源,成为展示鸣山村魅力的一张亮丽名片。我们希望能够在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为其他地区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共同推动中国乡村的全面振兴。(通讯员:黄智宇 郭晨滢 叶静雯 章佳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