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煤矿行业,进口巡检设备价格高昂、维修周期长且难以普及,一直是制约煤矿智能化发展的难题。西安科技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博士生张超,带领团队向这一难题发起挑战,用青春和智慧书写了一份让巡检机器人“读懂”井下世界的答卷。
张超团队深知中国煤矿的特殊需求,他们立志研发出适合中国国情的智能化巡检技术,让中国煤矿“用得上、用得起、用得久”。为此,团队独创了“融合事件相机人员识别方案”,这一创新技术显著提升了综采工作面等极端环境下人员识别的精准度与速度,为井下救援赢得了宝贵时间。同时,他们研发的激光SLAM定位算法等技术,在40℃高温、95%湿度的井下巷道中反复测试校准,确保了巡检效率与数据准确性的大幅提升。
图 1 参与山西王家岭煤矿实地算法应用
经过不懈努力,张超团队已取得了丰硕成果:2篇SCI论文、3篇EI论文、11项发明专利,并荣获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二等奖等荣誉。这些成果不仅彰显了团队的技术实力,更为煤矿行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安全保障和成本降低。
图 2 6个月井下优化算法
展望未来,张超团队计划进一步实现井下设备的远程操作,让机器人成为井下的“多面手”,能够胜任更多复杂任务。他们将持续推动煤矿智能化安全升级,用科技的力量守护矿工的生命安全,为中国煤矿行业的蓬勃发展贡献青春力量。张超和他的团队,正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