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2025年暑期三下乡——溪韵匠心非遗共生

2025-08-02 20:05:38    来源:中国基层网    访问:    

7月9日,美术学院“红艺润溪映色”实践队的成员们走进霞林学校,开启了一堂生态与非遗交融的课堂。

 

【图1】

【图2】

队员们以木兰溪治理纪录课件为引,为霞林学校的小学生们讲解“防洪堤变身生态走廊”的奇迹,又带着孩子们观看《百里兰溪图》图片,感受“木与水”的千年羁绊。在“我心中的木兰溪”创作环节,小学生们拿起彩笔、木块,有的画下清澈溪水里的鱼虾,有的刻出岸边迎风的绿柳,稚嫩笔触与天真构想中,流淌着对家乡山水的热爱。

【图3】

【图4】

实践最后一站,队员们来到后黄村。大家先帮村委会整理图书角,将散落的书籍分类上架;随后沿村道清理垃圾,弯腰捡拾的身影与白墙黛瓦相映成趣。休息间隙,队员们采访村民关于环保方面的问题并向村民普及垃圾分类与水源保护常识,让环保理念随晚风渗入村落肌理。

【图5】

【图6】

【图7】

【图8】

【图9】


       此次莆田之行,实践队以“生态+非遗”为双轴,既记录木兰溪治理的时代答卷,也传承木雕技艺里的文化基因。所有人共同认为:“从治水精神到非遗传承,都需要代代接力。我们想用画笔和行动,让更多人看见木兰溪的过去与未来。”接下来,实践队将把实践中的所见所感转化为创意视频与文字,让木兰溪的故事与非遗的魅力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供稿:林弋欢

供图:徐嘉怡 郑煜


[责任编辑:辛文]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