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想用更具创新的方式,来筑牢乡村禁毒防线。”近日,在安康市宁陕县的社区讲堂、田间地头和村委会议室,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禁毒护航青春梦,下乡传递健康风”暑期社会实践团的身影格外活跃。来自信息与人工智能学院的青年学子,携手当地禁毒工作者与社区力量,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守护乡土的行动。从毒品模型展示揭秘伪装陷阱,到数据分析精准定位宣传盲区;从社区宣讲提升防范意识,到田间走访倾听村民心声;从案例视频剖析涉毒危害,到签名承诺共筑无毒家园……青春的智慧与热忱如清风拂过宁陕山乡,用创新、务实、接地气的方式,将“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种子深植人心,为打造“无毒乡村”、守护一方净土注入坚实的青春力量。
以学筑基:直面毒魔,铸就思想防线
在西安市禁毒宣传教育基地肃穆的展厅内,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信息与人工智能学院“禁毒护航青春梦,下乡传递健康风”暑期社会实践团的成员们,凝视着展柜里形态各异、伪装巧妙的毒品模型与墙上记录触目惊心案例的写实照片。当团队成员庄重地将花束献予禁毒人民英雄的纪念墙时,一次融合数据思维与青春热忱的禁毒宣传征程已在宁陕悄然铺开。
7月13日至15日,实践团以扎实的调研学习为行动奠基。从西安市禁毒宣传教育基地的沉浸式学习,到灞桥区社区戒毒康复服务中心对工作流程、成效的深入考察,再到灞桥生态公园、莲湖劳动公园禁毒主题区域的实地体验,实践团成员系统掌握了毒品分类、伪装特征及其对个体身心、家庭幸福和社会稳定的毁灭性打击。屈警官的生动讲解,让海洛因、冰毒等传统毒品的狰狞面目与各类极具欺骗性的“奶茶粉”、“跳跳糖”等新型合成毒品无所遁形。其中一位团队成员感慨道:“一张张真实案例图片带来的冲击远超想象,它让我们深刻理解了‘无毒青春,向阳而生’的重量。”
数据驱动,精准滴灌:筑牢社区防毒网
7月16日,实践团将阵地前移至宁陕县城关镇关二社区。在社区活动办公室,一场精心准备的宣讲拉开帷幕。实践团成员结合所学,清晰讲解毒品常识、危害及日常防范要点,着重提升居民辨识毒品与抵御诱惑的能力。“原来现在毒品能伪装成这么多日常东西,你们大学生讲的这些知识太实用了!”一位参与活动的社区居民感叹到。
宣讲只是起点。团队随即展开深入调研,发放问卷、面对面访谈,运用数据分析,系统梳理不同年龄层、职业背景、居民对毒品的认知差异、信息盲区及宣传形式偏好。一张张问卷、一次次恳谈,为后续精准化、分众化的禁毒宣传策略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旨在为社区“守好幸福门”。
深入渔湾:数据把脉,绘制无毒乡村蓝图
7月17日,实践团挺进宁陕县渔湾村。村党支部书记黄晓勇介绍该村打造“无毒无烟文明乡村”的决心与实践。在田间地头、在村民院落,队员们以“数据驱动实践”为核心,通过深入走访和200余份问卷调研,细致描摹村民对毒品危害的知晓程度及现有宣传覆盖的效能。“很多老人家对新型毒品了解确实很少,这提示大学生志愿者宣传必须更下沉、更通俗。”负责数据分析的队员在整理问卷时指出关键。
青苗课堂:以生命之名,共筑无毒未来7月18日,一场别开生面的禁毒知识宣讲会在渔湾村举行。PPT展示、真实案例剖析、警示视频播放多管齐下,队员们清晰拆解传统与新型毒品之别,用血泪教训推演不良交友、诱惑与涉毒风险的内在关联,尤其向在场青少年发出“谨慎交友、远离高危场所、坚决拒毒”的恳切呼吁。宣讲尾声,“识毒拒毒绷紧安全弦·防毒禁毒共筑幸福家”的鲜红横幅在会议厅展开。村民们神情郑重,踊跃签名,以极具仪式感的方式许下“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坚定承诺。
从教育基地的震撼洗礼,到社区问卷的严谨分析,再到渔湾村签名横幅上密密麻麻的姓名,西建大华清学院信息与人工智能学院的青年学子们,正以调研为笔,以数据为墨,将前沿的专业视角融入脚踏实地的社会服务。在全民禁毒的时代浪潮里,这股带着人工智能学科烙印的青春力量,以其特有的敏锐与务实,在宁陕山乡间奋力编织着一张更牢固、更智慧的“无毒”防护网,深刻诠释着新时代青年将知识化为行动、以担当守护家国的赤子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