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吉义诊护民生,文化促振兴——吉首大学“芙蓉学子”走进老司城

2025-07-09 09:43:11    来源:中国基层网    访问:    

在永顺老司城景区的义诊现场,62 岁的央企退休干部田顺存正协助医护人员忙碌着。作为吉首大学“湘土青年”文化振兴团队的访谈对象,他的讲述勾勒出这片土地上民生与文化共兴的图景。

常态化义诊守护百姓光明

“80% 的老年人都会遇到白内障问题,60 岁开始发育,70 岁左右成熟,必须抓住最佳治疗期。”田顺存根据宣传资料解释道。同时田顺存还告诉团队成员“今天来了六七十个老乡,都是做眼部疾病体检的。” 田顺存介绍,此次义诊由灵溪镇医院、乡镇卫生院联合永顺民营骨科医院开展,专为百姓筛查眼部疾病,尤其关注白内障。当地医院已将眼部诊疗常态化,每月集中开展白内障手术,80% 的老年人受益于此。这种专业又贴心的服务,让山区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医疗资源。

(图为“湘土青年”文化振兴团队成员访问田顺存。曾乐 供图)

土司文化激活乡村振兴引擎

作为土生土长的土家族人,田顺存对老司城有着深厚感情:“这里曾是土司都城,' 城内 3000 户,城外 800 家 ' 的盛况虽已远去,但文化根基还在。" 如今,这片承载着土家族记忆的土地,正以世界文化遗产的身份焕发新生。

在万马归朝景区,海拔 800 米的山坡上,规范化管理的露营区热闹非凡。“夏天帐篷宾馆得提前预定,用工都是本地老乡。”田顺存介绍,景区发展带动了周边就业,村民既能增收又能照顾家庭。老司城博物馆与遗址群则成为文化传播主阵地,通过文物展陈与史料解读,让游客了解到彭氏土司带领 5000 精兵抗倭等历史功绩,感受土家族与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血脉联系。

尽管面临土家族语言现在以拼音字母为字,没有直接的汉文名字;传统歌舞如:毛古斯舞、摆手舞、打溜子等仅在节日展演等挑战,但当地通过申遗成功、节庆活动等方式,持续增强文化影响力。正如田顺存所言:“文化遗址带来的不只是游客,更提升了永顺的知名度和软实力。”

(图为“湘土青年”文化振兴团队成员询问田顺存有关土司文化促进乡村振兴的建议。曾乐 供图)

民生与文化共绘发展新篇

从泥泞小路到畅通大道,从医疗匮乏到义诊常态化,老司城片区的变化被田顺存看在眼里。“交通、讲解员、体验项目都跟上了,现在的软硬件能满足需求。” 他认为,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前提下稳步发展旅游,是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图为田顺存回答“湘土青年”文化振兴团队成员问题。曾乐 供图)

如今,在这片土地上,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的笑脸与游客探寻历史的身影交相辉映。民生改善筑牢发展根基,文化传承点亮振兴之路,老司城正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新时代篇章。(通讯员 孔孟瑶 姚南平 曾乐)

[责任编辑:李莹]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