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层治理的宏大画卷中,“一老一小”是关乎千家万户幸福的关键笔触;于党建引领的“共鸣曲”里,民生温度是最动人的旋律。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紫荆路街道学院社区以“党建为笔、共治作弦”,深耕“一老一小”服务领域。通过整合红色资源、激活多元主体、构建长效机制,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生动实践中,党群同心奏响共治共享的和谐乐章,让“老有所养、幼有所育”的美好愿景,用实际行动书写基层治理的温暖答卷。
党建领航破题,勾勒幸福方程框架
以党建为笔,精准锚定“一老一小”需求坐标,筑牢基层治理主心骨。学院社区以“党建 + 网格”为抓手,组织党员干部深入楼栋、家庭,开展“敲门行动”,全面摸排老年人康养需求和儿童成长诉求,形成详细的需求清单。同时,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打造“一老一小”综合服务阵地,设立“幸福银龄”公益课堂、儿童四点半课堂等功能区,让阵地成为凝聚民心的“红色港湾”。
此外,社区还牵头成立“能人工作协会”,汇聚退休党员干部、热心社区事务的“三长”志愿者、有一技之长的居民等,开展多元化志愿服务。党员水电工主动认领“银发维修岗”,承诺“老人报修2小时内必响应”;退休教师牵头开设“夕阳课堂”,义务为老人讲解智能手机使用。这些举措让居民切实感受到党建引领下民生服务的“精准对焦”。
多元协奏共鸣,拨动共治和谐琴弦
党建引领不是“独奏曲”,而是“大合唱”。学院社区以“党建联盟”为纽带,联动辖区非公企业、高校、社会组织等单位,构建“资源共享、难题共解”的“志愿 +”服务网络。针对老年人,联合医疗机构开展定期义诊、健康讲座,为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发动青年志愿者组建“银龄陪伴队”,为独居老人提供情感关怀和生活帮助。在儿童服务方面,开设“四点半课堂”,寒暑假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开展作业辅导;组织辖区企业成立“爱心帮帮团”,为困难家庭儿童提供学习用品和成长支持。通过多元主体协同发力,社区构建起“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服务网络,让“一老一小”在多方关爱中感受社区温度。
在丰富的主题活动中,学院社区充分发挥辖区资源优势,联动好莱坞影城,组织开展“强国复兴有我”主题观影活动,以光影为媒,将爱国情怀与奋斗精神深植童心。同时,还精心策划儿童亲子运动会,以趣味竞技项目为纽带,让家长与孩子携手奔跑、协作挑战,在欢声笑语中强健体魄,丰富少年儿童的体育文化生活;在世界环境日举办亲子涂鸦活动,以画笔为媒介,鼓励家长与孩子共同描绘绿色家园愿景,在艺术创作中厚植环保理念,以寓教于乐的形式推动生态文明意识薪火相传。当党建引领打通服务“最后一米”,各方资源、党员热情、居民智慧汇聚成“共鸣交响”,让“一老一小”在双向奔赴中感受社区温暖。
机制赋能长效,绘就“老少共融”新画卷
构建可持续服务机制,将“老有所养、幼有所育”的愿景转化为社区日常图景。通过搭建“幸福银龄”“四点半课堂”等特色平台,组织老年人发挥经验专长传授知识,引导青少年参与互动实践,构建起代际互助、双向赋能的长效机制,绘就出“老少共融、和谐共生”的社区治理新画卷。此外,社区还注重培育本土服务人才,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打造一支稳定的“一老一小”服务队伍。通过长效机制的建立,社区“一老一小”服务实现从“短期帮扶”到“长期守护”的转变,让幸福真正融入居民生活的点滴。
如今的社区,形成了“党建引领、老少互助、全民参与”的治理生态。退休医生既是为老人提供健康咨询的专家,也是为青少年授课的讲师;中学生参与实践后发起关爱独居老人活动,带动众多同学加入。今年以来,社区累计开展“一老一小”服务活动20余场,惠及居民1200余人次,群众满意度达98% ,让“一老一小”的民生方程有了可持续的“最优解”。
从独居老人家中亮起的明灯,到孩子们课堂上绽放的欢笑,社区里的每个幸福瞬间,都是党建惠民“共鸣曲”中的动人音符。下一步,巩义市紫荆路街道学院社区将继续以党建为引领,以共治为路径,不断优化“一老一小”服务体系,让更多“红色细胞”融入民生服务链条,让“一老一小”的幸福方程式越解越活,让党群共治的共鸣曲越奏越响,让“老有所养、幼有所育”的幸福图景在社区持续绽放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