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家门口的“就业驿站”,激活乡村振兴“她力量”

2025-07-03 23:03:14    来源:基层网    访问:    

七月盛夏,骄阳似火,却不及新化县金凤乡永昌社区居民的热情。7月2日,永昌社区帮扶车间——华盛玩具加工厂正式揭牌开业,机器的轰鸣声与村民的欢笑声交织,为这个宁静的易扶安置社区注入了蓬勃生机。这家由当地社区支部牵头引进的“家门口的工厂”,聚焦解决留守妇女就业难题,预计首批吸纳50余名妇女上岗,让她们在“照顾家庭”与“增收致富”间找到平衡点,为乡村振兴按下“加速键”。

“灶头”到“工位”,留守妇女端稳“就业碗”

“以前在家种地、带孩子,手里没活钱心里总发慌,现在工厂开到了家门口,一天能挣80多块,还不耽误接娃做饭照顾老人”。永昌社区居民李大姐一边熟练地给玩具零件组装配件,一边难掩喜悦。像李大姐这样的留守妇女,在金凤乡中心区域至少有300余人,她们大多因照顾老人孩子无法外出务工,家庭收入单一。

华盛玩具加工厂负责人周仲华介绍,车间主要从事毛绒玩具、塑料玩具的半成品加工,技术门槛低、操作简单,非常适合留守妇女。工厂实行“弹性工作制”,允许工人根据家庭情况调整工作时间,既保障了就业,又兼顾了家庭。“我们前期对报名妇女进行了免费技能培训,现在首批上岗的工人日均产量稳定,月均收入能达到2500至3800元。”企业负责人周仲华表示,未来还将根据订单量扩大规模,预计带动150余名妇女就业。

23040399576912851_75.png

政策“搭台”企业“唱戏”,双向发力破解就业困局

永昌社区帮扶车间的落地,是金凤乡推进“乡村振兴·就业先行”战略的缩影。金凤乡党委政府、永昌社区高度重视易地搬迁后续帮扶工作,积极对接企业,引进帮扶车间进社区,解决搬迁群众楼上居住楼下就业问题,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为解决留守妇女“就业无门、增收无路”的问题,乡政府联合县人社局、妇联等部门,通过“政府补贴+企业投资”模式,盘活社区闲置门面,引入劳动密集型企业。华盛玩具加工厂项目总投资50万元,政府提供了场地租赁补贴、创业补贴、稳岗就业补贴、设备购置扶持及就业培训资金,企业则负责技术指导与市场对接,形成“政策托底、企业盈利、群众受益”的良性循环。

谈及企业落地的高效,周仲华感慨:“从选址到开业,政府全程帮办,不仅协调解决了厂房租赁、设备运输等问题,还主动对接物流企业,确保原材料进得来、成品出得去,让我们切实感受到了高效便捷的营商环境。

23041474344046077_75.png

“留守妇女就业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社会问题。”永昌社区党支部书记刘志英在开业仪式上提到,“让留守妇女在家门口就业,既能增加家庭收入,又能减少留守儿童、空巢老人问题,更能激发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据统计,该车间投产后,预计每年为永昌社区带来集体经济增收10余万元,带动周边餐饮、物流等配套产业发展。

“一人就业,全家受益”,乡村振兴注入“她动力”

车间里,缝纫机声此起彼伏,妇女们成排坐在一起,边工作边拉家常,脸上洋溢着充实的笑容。居民王阿姨算过一笔账:“以前丈夫在外打工,我在家没收入,现在我每月挣2000多,家里开销宽裕了,还能给孩子报补习班。”就业带来的不仅是经济改善,更让留守妇女重拾了自信与社会参与感。

23043043422129367_75.png

如今的永昌社区,帮扶车间成了“妇女之家”,工人们在工作之余还能参加社区组织的技能提升、家庭教育讲座等活动。“我们希望通过就业帮扶,让更多妇女成为乡村振兴的‘主角’。”乡妇联主席说,下一步将推动更多类似项目落地,打造“帮扶车间集群”,让“家门口就业”成为乡村留住人才、激活发展的重要抓手。

从“围着锅台转”到“车间显身手”,华盛玩具加工厂的开业,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留守妇女的就业之门,更开启了金凤乡乡村振兴的新图景。当越来越多的“她力量”在乡土间绽放,一幅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供稿 | 周娟 陈睿

[责任编辑:彭剑锋]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