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内江经开区靖民镇长安村,一幅宜居乡村的新图景跃然眼前。寿溪河湿地公园骑行道上,村民挎着满载新鲜蔬菜的竹篮悠然穿行;太极广场上,老人们伴着鸟鸣舒展拳脚——这个距城区仅3公里、村域面积1.9平方公里的近郊村落,正通过产业培育、生态治理与设施升级,悄然实现村貌的蝶变。
生态治理重塑了村庄的颜值。过去垃圾堆积、淤泥堵塞的寿溪河,经湿地公园改造后焕然一新。拓宽至8米的2.5公里河道铺满鹅卵石,两岸水生植物摇曳生姿;5400余米骑行道与4000余米徒步道沿河蜿蜒,3个观景亭、5亩太极广场点缀其间,4个公共厕所与2个停车场满足日常需求。每到周末,骑行爱好者穿梭于如画风景,村民在湿地旁售卖果蔬,单日最高收入可达百元。
曾经闲置的土地如今焕发新生机。600余亩板栗林在专业合作社管护下果实累累,450亩林地每年产出4万余斤板栗销往周边;220亩蒲葵园里,30万把蒲扇从这里走向市场。今年,村里引入黄花种植项目,采取“合作社供苗+保底收购”模式,将撂荒地变成村民增收的“聚宝盆”。
基础设施的更新让村庄更宜居。13公里硬化公路连通9个居民小组,2个取水提灌站保障农田灌溉;90%农户用上天然气,自来水入户工程稳步推进。 此外,废弃村小变身“长安书屋”,成为孩子们阅读的温馨天地;450平米休闲广场上,广场舞队伍活力满满。
基层治理让乡村更有温度。村道旁的“党员示范岗”醒目亮眼,40余名党员主动承担河道巡查、纠纷调解;法治宣传栏、院坝会推动矛盾化解,调解成功率达81.5%。传统节日的“文明家庭”评选,树立向善乡风;环保志愿服务队每周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昔日杂物间变身“环保角”。
暮色降临,寿溪河步道上,村民结伴散步,阵阵虫鸣从远处的板栗林间传来。产业兴、环境美、设施全、治理优的长安村,正在村民悠闲舒适的平凡日子里,书写农村面貌改善的生动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