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生使者”实地亮相石龙区红十字会,助力构建灾害应急智能响应体系
为贯彻落实以科技手段提升公共应急响应能力的战略要求,近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寻生使者”项目团队应邀前往平顶山市石龙区红十字会,开展水陆两栖灾后废墟勘探机器人系统的实地演示与性能验证,展示高校科研成果服务地方治理的技术力量。
“寻生使者”是一款集仿生学、人工智能、SLAM导航、模块化救援系统于一体的灾后智能搜救平台,设计初衷是为应对地震、洪涝、泥石流等灾害带来的复杂废墟勘探难题,解决传统救援装备无法兼顾机动性、安全性与精准性的痛点。
在当天的红十字会应急演练现场,项目团队模拟了地震引发的楼体倒塌及雨后积水场景,机器人从陆地形通过履带越障进入废墟核心区域,随后自主判断路径转换为喷水推进模式,稳定漂浮于模拟积水区域,完成了连续环境建图、人员定位和远程数据回传全过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其搭载的红外热成像与弹射式软体探测臂在碎石缝隙中准确探测到“被困者”体征,实现现场医疗信息同步上传,整个流程控制时延不超过3分钟。
“这套系统真正做到了‘搜’与‘救’一体化。”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寻生使者”的引入有望填补现有应急物资中技术类装备空白,为本地区建立高效、联动、可视化的智慧应急体系提供了可复制的范例。
后续,“寻生使者”项目组将围绕模块标准化、远程指挥平台接入及应急物资预备方案建设等方面,与石龙区红十字会展开更深入的技术合作,共同推动新一代智能应急装备的常态化部署。(通讯员 郭家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