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地共建智慧应急新模式:“寻生使者”机器人助力平顶山智能化灾害响应平台构建
为推动地方应急管理现代化转型,近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寻生使者”项目团队前往平顶山市石龙区,分别在红十字会与司法局完成了为期多日的技术实测与系统演示。“寻生使者”是一款集多项核心技术于一体的水陆两栖灾后废墟勘探机器人,其成功亮相标志着高校科研力量在服务地方智慧治理体系方面取得新突破。
“寻生使者”具备陆上履带与水上喷水双动力系统,可无缝跨越地震废墟、洪涝积水等复合环境,搭载的Hector-SLAM激光建图算法与深度学习图像识别系统确保其在无GPS场景下精准构图导航。同时,其模块化系统允许快速挂载弹射机械臂、红外热像仪、四足副机器人等多种功能扩展平台,实现任务适配动态调整。
演示现场,该机器人不仅成功完成“废墟中搜寻幸存者”的主任务,还展示了其与地方应急通信系统的接口兼容能力。“寻生使者”的地图数据、人员生理信息及实时视频流均可同步上传至地方统一指挥中心,真正做到“无人探查+远程施救+决策共管”。
据悉,该机器人目前已完成3轮优化迭代,具备全天候、抗干扰、跨场景部署能力,其开发团队成员主要来自“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重点项目。团队负责人表示:“本次在红十字会和司法局的测试,不仅是对产品技术性能的检验,更是对未来实战化部署路径的深度探索。”
目前,石龙区应急管理局、公安系统等多个部门已与项目组建立技术对接意向,校方也计划推进“寻生使者”项目的产业孵化落地,形成“高校研发—政务试用—市场转化”一体化闭环,助力灾害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通讯员 郭家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