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乡村振兴大潮,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回归家乡,投身于现代乡村的发展。在东兴区,有这样一位特别的创业者,他凭借对鹦鹉的热爱与掌握的专业技能,开拓了鹦鹉饲养事业,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创业之路,他就是95后新农人钟宇轩。
钟宇轩
特色鹦鹉养殖,开辟致富新途径
走进位于郭北镇亢家村的内江市鹦小屋养殖有限公司的养殖基地,一排排整洁的鸟笼映入眼帘,五颜六色的鹦鹉在笼内欢快地上下雀跃,清脆的啼鸣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据了解,该基地主要养殖“小太阳”和“和尚”两个品种的鹦鹉,数量近2000只。
繁育室里,钟宇轩正在给雏鸟喂食。“这种鹦鹉已经出壳10天了,现在需要一天喂8顿,它还需要恒温恒湿,确保幼鸟能够顺利成长。”谈起养殖基地的鹦鹉习性,钟宇轩如数家珍。目前,养殖场共有500多只雏鸟,小鹦鹉需要不间断地喂奶、补水、补粮,饲繁工作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心,他每天都要盯着观察小鹦鹉的生长环境,保证它们健康成长。
钟宇轩介绍,养殖基地出单量最多的一天有20单。每对鹦鹉的产蛋孵化数量在7~8只。每只鹦鹉售价在600-2000元不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宠物市场迅速扩大,鹦鹉因其聪明、互动性强、色彩艳丽等特点,成为受欢迎的宠物之一。鹦鹉不仅能作为观赏鸟类,还能通过训练与主人互动,满足人们的情感陪伴需求。”钟宇轩告诉记者,空闲的时候,他还会拍摄鹦鹉的视频、照片,上传到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展示,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将美丽的鹦鹉推向市场,不仅满足了广大消费者对观赏鸟类的需求,也为基地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把“小爱好”做成“大事业”,鹦鹉养殖打开青年就业新途径
钟宇轩从小就对鸟类有着浓厚的兴趣,2017年,他开始饲养鹦鹉作为宠物。在看到宠物鹦鹉市场的巨大前景后,去年,他和七个朋友决定合伙创业。作为野生动物,鹦鹉养殖需办理相关证件,经过不懈努力,2024年4月,钟宇轩成功办理了各项手续,正式开启了他的鹦鹉养殖之路。
创业之初并不顺利,钟宇轩指着孵化箱向记者说道:“对于蛋死亡、闷壳这些问题,我们摸索出独有的解决方案。”他透露,核心突破在于优化奶粉吸收度,并结合弱雏护理方案,通过添加钙剂、维生素及科学配比营养,使幼鸟的关键健康指标显著提升。“刚开始养殖鹦鹉,由于缺乏经验,孵化率并不高。”雏鸟的孵化技术是一项难关,钟宇轩曾多次拜访专家、查资料“寻师取经”,逐渐摸索出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孵化方法。
用钟宇轩的话说,鹦鹉的养殖十分讲究。“想要鹦鹉健康,饮食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平时要注意卫生。”养殖过程中,他边实践、边摸索,从孵化到培育,从环境到食物,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关。
“因为我自己喜欢这个东西,无论遇到任何事情,我自己不停地去攻克,然后去突破,回头看创业过程虽然比较累,但是特别充实。”钟宇轩对鹦鹉的热爱,如同烈火般炽热。他沉醉于钻研有关鹦鹉的书籍和资料,每一本书、每一份资料,仿佛都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
鹦鹉养殖基地不仅为钟宇轩带来了经济收益,也为周边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村民们在这里帮忙照料鹦鹉、打扫卫生,增加了家庭收入。
每当站在鹦鹉笼前,看着那些美丽的鹦鹉在阳光下自由飞翔,钟宇轩心中都充满了满足和自豪。他知道,自己的付出和努力都没有白费。谈及下一步规划,钟宇轩信心满满:“我打算扩大养殖规模,引进更优良的品种,进一步提升鹦鹉的品质和产量。”
“旧巢”引“新凤”,闲置资产焕发新生机
近年来,郭北镇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农村闲置资产盘活新路径,让“冷资产”焕发新生机,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大家看这个数据,过去三年,观赏鹦鹉的市场需求量每年持续增加……”在内江市鹦小屋养殖有限公司的办公室内,几位合伙人围坐在一张长桌旁,激烈讨论着鹦鹉养殖项目的推进计划。
很难想象,两年前,这座鹦鹉养殖基地还是一处无人问津的闲置资产。
“当时找场地也遇到很多困难,我们想找一个闲置校舍作为养殖场地,没得经验的,都是在地图上面搜,跑了很多地方,最后找到了郭北镇亢家村,镇村领导很支持我们,各方面都帮到我们协调,这个位置格局又比较好,比较喜欢这里,最终就定在了这里。”钟宇轩说。
“这一片以前是亢家小学,2023年合并到郭北中心小学去了,所以说我们村集体想把这个校舍盘活,刚好几个大学生创业,想过来养殖鹦鹉,我们非常支持,帮他跑手续,支持他的办公用品,到目前为止初见成效,效果还不错。”亢家村党总支书记张小永告诉记者,通过吸引企业过来入驻,每年可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上万元。
从无人问津的“冷资产”,到活力迸发的“热资源”;从闲置校舍,到特色产业基地,郭北镇盘活闲置资源发展特色养殖业的实践,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未来,郭北镇将持续完善服务体系,吸引更多年轻人返乡创业,为乡村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同时,进一步深挖闲置资源潜力,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招引盘活力度,让更多“沉睡资源”苏醒,为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微东兴 刘倩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