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龙峰村委会的马路边,支书何爱新望着古塘院组远处的山坳里感慨:“这300多亩‘望天田’,真是路难走、人难进、田更是难耕,连组里400余人到村委会办事都得绕两里地。”2024年6月,为便于村民生产生活以及300多亩农田灌溉,村委会向新化县移民局申请了龙峰村人行道项目,计划在中家冲组、黄毛江组、岩下垅组等7个院落修通十条机耕道——可11.6万元的项目款,要修通十条总长1.8公里的生产生活便道,既要平整,又要硬化,账本一摊开就犯了愁。
“国家每米补64块9,实际要花80多块!”2025年4月的村委会议室里,支部委员陆秀华把预算表往桌上一拍。电风扇吱呀转着,六七个村干部的后背都洇出汗圈。
支委委员伍卫东抹了把脸上的汗珠:“有资金缺口,保不准施工方会偷工减料,否则这赔本买卖谁接?”
“那可不行!”妇联主任周丽玲猛地站起来:“岩下垅的陡坡几年前翻过摩托车,偷工减料是会出人命的!”
戴伟雄看着预算表说:“要不...先修9条道?”
“不行!”周友军把烟头按在搪瓷缸里:“七个组眼巴巴盼着,少修一条就是偏心眼。”
一阵沉默后,支书抓过预算表:“工程队报的三万路基平整费,咱们自己干!”他掰着指头算:“我邀请主管公路交通的驻点领导刘光辉同志明天来村里指导,咱们发动受益群众全部来出义务工,手长衣袖短,自己缝补丁!”
5月18日,何爱新在龙峰村志愿者服务工作群发布一则路基整平的接龙通知。次日,就有57名志愿者在各自院落集合。烈日下,银发志愿者戴斗笠挥锄头的剪影,妇女们肩挑背扛的英姿,绘就了最动人的建设图景。古塘院组78岁的伍聪娥边擦汗边笑言:“给后代修条舒心路,我有的是干劲!”
连续四天,锄头镐子的磕碰声从清晨脆生生响到日头偏西,165名志愿者顶着烈日,自备锄头和镰刀等工具,义务投工170来个,完成10条、总长超2000米生产便道的土地平整。
夕阳给刚平整好的摘树坳路段镀上金边,组长刘志新抬脚跺了跺地面:”这地基夯得比老灶台还实沉,等7月铺上水泥,农机下田就方便咯,娃娃们出行也再不会一身泥了!“何爱新打趣的说:我寻思着要立块小碑,写上“袖子短了群众补,山路弯弯心连心”这几个字。大伙在一阵会心的笑声中各自散去。
供稿 | 周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