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3日至30日,正值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之际,清华大学致理书院“藏寻致道”实践支队赴拉萨开展以“文化与现代化”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支队成员先后走访拉萨市团委、文旅局、生态环境局、拉鲁湿地管理局、拉萨火车站、丹巴绕旦唐卡艺术学校、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等地,深入感受雪域高原传统与现代的交织共鸣。
8月25日,支队前往拉萨火车站调研,参观候车厅、五彩哈达服务台和吸氧区等设施,并通过文化长廊了解青藏铁路建设历程。青藏铁路开通不仅推动了物资流通和产业发展,也促进了民族团结与文化交流。支队员们深切体会到“天路”不仅是交通工程,更是中国力量与西藏精神的生动见证。
支队成员前往拉萨火车站调研
次日上午,支队赴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参观。在院士墙、科普长廊与成果展示中,队员们了解了青藏高原综合科考的历史与成果,认识到冰川、冰芯、生态系统和资源能源等领域的重要科研进展,深刻体会科学精神在推动国家发展中的意义。
支队成员前往青藏高原研究所参观
同日下午,支队参观拉鲁湿地并与拉鲁湿地管理局交流,学习湿地在生态修复、智慧监测和生态搬迁等方面的探索成果。作为“拉萨之肺”,拉鲁湿地在净化水质、调节气候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支队成员与拉鲁湿地管理局交流
8月27日上午,支队与拉萨市团委开展专题座谈,调研西部计划实施、青年人才培养和民族团结教育等情况。自2003年启动以来,西部计划已累计招募数千名志愿者投身教育、医疗、农牧业和基层治理,为拉萨发展注入青春力量。团委还通过保障权益、就业指导和文化教育活动,推动青年成长与民族团结,展现新时代西藏青年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支队与拉萨市团委开展专题座谈
随后,支队前往丹巴绕旦唐卡艺术学校调研。队员们在学校老师引导下参观颜料工坊与作品展区,了解到唐卡艺术的历史与技艺传承。学校打破门第限制,面向社会招生,并将唐卡引入高等教育体系;在创新方面恢复失传工艺,探索新题材。队员们亲身体验绘制工序,深切感受到唐卡艺术背后的专注与匠心。
支队前往丹巴绕旦唐卡艺术学校调研。
在行程的最后一天,支队与拉萨市文旅局非遗科开展座谈。工作人员介绍,拉萨已建立四级非遗名录体系,共认定非遗项目389项、传承人380余名,其中包括国家级非遗25项和入选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的藏戏。通过校园推广、非遗市集和数字化存档等措施,拉萨推动非遗保护从“静态”走向“活态”,实现与现代生活的紧密结合。
支队与拉萨市文旅局非遗科开展座谈
此次实践调研中,实践支队以“文化与现代化”为主线,既走近现代化成果,也深入文化传承实践。队员们深刻认识到,西藏的发展不仅体现在现代化的硬件建设,更体现在文化自信与生态保护的协同推进。文化与现代化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新时代雪域高原的发展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