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败是党面临的最大威胁,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掷地有声地强调。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必须始终保持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执着,保持战略定力和高压态势,一刻不停推进反腐败斗争。“运筹帷幄开新篇,群策群力共一愿”,在这一过程中,既要严肃查处现实中的腐败问题,也要深入推进风腐同查同治,廓清思想迷雾,从体制机制上织密篱笆,组织社会力量参与反腐倡廉建设,进一步增强形成全党全社会反腐倡廉的强大合力。
坚定“高压惩腐”之路,擦亮“公平正义”之剑。“精准打击千重势,利箭穿云破敌防”,要深化拓展重点领域反腐,针对金融、国企、能源、烟草、医药等重点领域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等新型态,及时进行调整应对,确保反腐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对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各种腐败问题进行坚决查处、重拳出击,切实惩治“蝇贪蚁腐”,维护群众利益。“守拙不若变通,得计不若取胜”,坚持反腐与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手段的融合运用,通过构建大数据模型,推动相关信息追溯码全场景应用,确保反腐工作的实效性。“世间万事皆因果,唯有自省方得真”,要深入开展自查自纠,聚焦关键环节和易发多发问题,以查促改,以改促进,推进财会、审计、执法、司法等职能部门主动融入反腐败工作大局,强化信息沟通、线索移交、成果共享,推进反腐工作更加高效、便捷,提高反腐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坚定“制度权威”之路,擦亮“法治反腐”之剑。“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要加强党内监督制度建设,明确监督主体、监督对象、监督内容、监督方式和监督责任,推动党内监督与国家监察、审计监督、司法监督等贯通协同,形成监督合力。要加强反腐败国家立法,强化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估,严肃处理违反制度的行为,形成有效制度约束。“探古寻新意,古道新思量”,要不断推进机制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减少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减小权力寻租空间,提高反腐败工作的法治化水平,同时,勇于创新监督方式,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监督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得失成败皆可鉴,百年树人意深长”,要强化警示教育和廉洁自律教育,通过典型案例剖析、警示教育片等方式,引导党员干部以案为鉴、以案促改,增强拒腐防变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坚定“廉洁浸润”之路,擦亮“道德防线”之剑。“清风徐徐入校园,廉语声声润初心”,廉洁文化是社会进步的基石与道德高地的构筑,如同一股清流,不仅滋养着社会的道德土壤,更是推动社会公正、公平与和谐的重要力量。要涵养廉洁文化,抓紧抓牢教育引领,将廉洁教育融入学校教育体系,为社会的未来播下廉洁的种子。“举世瞩目万众星,榜样高飞志气挺”,要发挥榜样力量,古有“杨震暮夜却金”“公仪休拒鱼”“子罕不受玉”,后有“艰苦朴素周总理”“时代楷模孔繁森”...他们践行了“官到能贫乃是清”,也是流芳百世的实践印证。要借助廉洁教育基地、红色教育基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广泛宣传引导,让廉洁成为公众心中的道德标杆,厚植廉洁文化的“根”与“魂”,加快实现从“他律”到“自律”、从“自律”到“自觉”的升华。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党上下、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坚定信心、保持定力、担当担责,才能坚定不移地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