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艰苦卓绝的伟大战争,中国人民以巨大的民族牺牲,为拯救人类文明、保卫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求是》杂志也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奋勇前进》,深刻阐述了抗战精神的内涵和意义。
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从抗战精神中汲取力量,让它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要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无论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还是在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时,我们都应该时刻想着为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比如,在基层工作的干部们,他们扎根农村、社区,致力于改善民生,为实现乡村振兴、城市和谐发展而努力拼搏,这就是爱国情怀在新时代的具体体现。
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意志。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可能是学业上的困难,也可能是工作中的压力,但只要我们秉持着这种民族气节,就没有克服不了的难关。就像那些为了攻克技术难题而日夜奋战的科研人员,他们不怕失败,不怕困难,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为了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而努力奋斗。
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鼓励我们要勇于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公和困难,敢于斗争。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可能会看到一些不良现象,或者遇到一些不公平的待遇,这时我们不能退缩,要敢于站出来,维护正义。比如,一些志愿者们积极参与环保行动、公益活动,为了改善社会环境、帮助弱势群体而不懈努力,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让我们在面对长期的困难和挑战时,能够保持乐观的心态,坚持不懈地努力。无论是个人的成长进步,还是国家的发展壮大,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就像中国的脱贫攻坚事业,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背后离不开广大干部群众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努力。
抗战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它不仅属于历史,更属于未来。在新时代,我们要传承和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从抗战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让它激励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不断前进,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