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有时会看到这样的情形:有些同志整日紧绷,如临深渊,决策失于焦躁;另一些却松懈懒散,标准松弛,斗志如弦断。党员干部面对复杂局面要“保持战略定力”,要“稳得住心神”。这其中的精妙平衡,蕴含的正是一种新时代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修养——“松弛感”,它绝非懈怠的温床,而是松而不僵,一种于从容中透射战略定力、在淡泊名利中坚守奋斗本色的更高境界。
松弛感,首要是破除“紧绷即尽力”的迷思。过度的“紧”,并非源于高度的责任,而常是视野狭隘、本领恐慌的产物。如同战场上的战士,无端紧张反而会举止失措;一味追求“紧张气氛”,便很可能陷入“事务主义”的泥淖:事无巨细都抓在手里,却无暇登高望远思考战略方向。真正的松弛,是那种张弛有度的从容,是纷繁事务中能迅速抓住要害、删繁就简的高效状态。它不因具体工作繁忙而扰乱心神,在纷扰中仍能明确方向,稳住航舵。
保持松弛感的核心在于筑牢战略定力的基底 。在风云变幻的发展环境中,缺乏战略定力便会成为“墙头草”,遇事即慌,随波逐流。真正的战略定力,是一种对规律洞若观火后“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的沉着与清醒。这需要深厚的理论素养与对国情的深刻把握,是对“国之大者”了然于胸后的那份自信与泰然。抗美援朝时的彭德怀元帅,面对敌机呼啸轰炸,依旧能泰然酣睡片刻,此等“静气”,正是战略定力蕴含的松弛之光。当下各种思潮交汇、风险挑战复杂,党员干部尤需在沸腾中保持内心澄澈,不为杂音所扰,不为浮云遮眼——松弛在此处升华为一种精神上的坚韧不拔。
更深层次的松弛感,则体现在对名利的清醒与超越 。“功名”二字,常如沉重的枷锁,使人患得患失、心浮气躁,甚至滑向歧途。古人言:“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党员干部“为大多数人谋利益”的初心使命,天然要求我们看轻个人的“功名”,而将事业与人民的福祉置于首位。这份松弛,是远离急躁攀比后的内心宁静,是追求高尚情怀后的格局开阔。只有挣脱名缰利锁,才能集中全部心智于事业本身,在职责履行中达到“庖丁解牛,游刃有余”的境界,这是一种在忘我奋斗中自然生发的、更为持久昂扬的松弛状态。
松弛感是内化于心的战略自信,是外在从容的行动智慧。它绝非天赋,而需在持续学习与扎实实践中锤炼养成,在党性修养的熔炉中百炼成钢。踏上新时代伟大征程的党员干部,当自觉锤炼此种宝贵品质。
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激流里,唯有掌握了真正的“松弛感”,我们才能如奔涌江河中的沉稳礁石,于静水深流中聚磅礴之力,既有效应对当下,又从容擘画长远——最终在伟大事业中,成就一番“举重若轻”的崭新气象与磅礴伟业。(陕西省榆林市佳县县委组织部 贺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