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股短期回调 长线机会仍被基金看好
沉寂了两年多的医药行业表现一枝独秀,数据显示,截至5月10日,医药生物以12.71%的年内涨幅位居第一,同期上证指数下跌4.48%。不过上周五,医药板块遭遇大幅下挫,当日以2.26%的跌幅领跌28个申万一级行业。今年持续飘红的医药板块是否就此偃旗息鼓?
短期或面临回调风险
接受采访的多位基金经理表示,医药板块今年以来涨幅较大,短期内或面临回调风险,不过从中长期看,其投资逻辑依然成立。
“本轮医药行情其实从去年已经开始,最近走得相对较快。从短期看可能会有一定的回调,而且板块普涨的格局也会有所分化。从长期来看,还是要选择好的细分子行业以及业绩能逐步兑现的个股。”农银汇理医疗保健基金经理赵伟表示。
赵伟认为,看好医药板块的长期投资价值,背后逻辑在于其基本面的逐渐向好。从长期来看,我国医药正在步入一个良性发展的通道,以创新为导向的优质企业价值将会逐步体现。他指出,从政策角度出发,目前国内在新药审批上更加快捷有效,大大缩短了药企创新药上市的时间;从支付端上看,医保总量上趋于稳定,但结构上变化激烈,治疗性品种逐步替代辅助用药;从医保谈判目录和新医保目录的品种数据上看,增长趋势十分明显。
嘉合基金权益投资部总监姚春雷表示,年初以来,医药行业出现了一波上涨,主要是因为医药股总体估值不高,处于历史底部区域。后市该板块的走势也将会有所分化。目前来看估值仍然处于合理范围之内,未来2年业绩增长可期的个股仍存在投资机会。
上海一家中型公募投资总监表示,从上周五的盘面情况来看,部分资金开始获利回吐,出现放量下跌,该板块短期内很可能会延续调整。
看好创新药与医疗服务
在未来投资机会上,大多数基金经理表示看好创新药和医疗服务等细分子行业。
赵伟表示,未来看好三类机会。“创新药(包括疫苗)是贯穿全年的机会,目前兑现的创新药更多是5年以前的投入逐步进入兑现期,这里弯道超车的可能性相对比较小,更多的是强者恒强。其次,医疗服务也是持续的行业机会,强调的是业务的持续性,以及行业地位的稳定性,带来新进入者难以形成的品牌和成本优势。此外,看好医药目录品种的投资机会。这里看好治疗性用药,特别是医保谈判目录的品种,在新一轮医保周期内的持续增长。”
融通医疗保健基金经理蒋秀蕾告诉记者,后市看好创新药、疫苗、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连锁药店、医疗服务、IVD(体外诊断行业)、高端医疗器械等细分行业。 对于医疗服务行业,蒋秀蕾表示,看好大型公立医院未充分着力的“边际医疗领域”。(证券时报)
医药行业走强 优选医药基金分享收益
今年以来市场整体表现平平,但医药行业表现强势,截至上周五申万医药生物指数(801150.SI)上涨10.17%。受此影响,有20只医药行业基金收益超过15%,本期将介绍医药行业基金,期望为投资者提供投资策略参考。
从机构观点来看,多家机构看好2018年医药行业表现。西南证券指出,2018年为医药显著结构化牛市,并维持对医药板块的“强于大市”评级。理由如下:医药行业数据持续向好,疫苗、大输液等多个板块业绩超预期;创新药审批速度加快;商业保险快速增长、消费升级为创新药添新翼;医保支出结构演变,有利于医保“兜住”创新药放量;公募基金对医药配置仍较低、为医药牛市留下空间;医药板块估值性价比仍较高。天风证券总结行业2017年年报和2018年一季报指出,医药生物行业盈利能力稳步提升,重点推荐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大健康消费和疫苗。华安证券指出,医药行业一季报业绩向好,建议增持该板块。
从政策层面来看,近期利好政策纷纷落地:5月10日,为加快推进生物技术与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科技部制定并印发《“十三五”生物技术创新专项规划》(下称“文件”),提出到2020年我国生物技术领域要实现整体“并跑”、部分“领跑”的总体目标;5月2日,广东省食药监局发布《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办公室关于进一步规范药品零售企业处方药销售监督管理的通知》;4月28日,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发布了我国首个《CAR-T细胞制剂制备质量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从具体投资方面来看,深刻理解认同医药行业投资逻辑的投资者,可关注医药行业基金。
医药行业基金定义为以医药行业投资为主要投资策略的权益基金。该类基金一般可从三个方面识别,一是名称中包含“医药”、“医疗”等字眼;二是业绩比较基准一般主要为医药行业指数,目前现存基金业绩比较基准多主要为中证医药卫生指数和申银万国医药生物行业指数;三是在招募说明书中一般将股票投资范围限定在医药相关行业范围内的公司股票。
根据金牛理财网统计,截至上周五以主代码口径计算,市场现存医药行业基金55只。其中多数成立于2014年之后,2018年以来成立两只,上周新基金中银医疗保健开始募集。根据投资方法的差异,医药行业基金可分为被动型和主动型两大类。被动型一般跟踪医药行业指数;主动型则是在医药行业范围内主动进行权益类资产配置和选股。现有55只基金中,被动型12只,主动型43只。从基金公司角度来看,38家基金公司已布局该类行业基金,其中汇添富、易方达、广发等六家公司布局数目最多,均为3只。
从业绩表现来看,医药行业基金今年以来平均收益为11.79%,其中被动型平均收益为11.48%,主动型为11.87%。95%以上基金公司旗下产品取得正收益,其中融通、富国、中欧3家基金旗下医药行业基金平均业绩逾20%,24家基金公司旗下产品平均业绩逾10%。从规模来看,截至2018年一季度,合计规模为492.32亿元,较上一季度增涨2.4%。
落实到基金筛选层面,对于被动型医药行业基金,应注意考察基金的跟踪效率、流动性。而对于主动医药行业基金来说,优选基金管理人则更为重要,从今年以来情况看,排名第一名的融通医疗保健行业今年以来收益达到21%,而最后一名收益为负,业绩相差近22%。
总之,医药行业基金大多是高风险高预期收益的权益类品种,一般适合高风险承受能力投资者。对于专业能力强的基金投资者,深刻理解认同医药行业投资的条件下,不妨配置相应医药行业被动型基金品种,建议选择行业代表性强的ETF品种。而对于一般投资者而言,主动型医药行业基金或更具普适性。在品种选择上,基金管理人的投资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建议从投资管理能力、团队素质等综合实力考察,选择团队投研实力雄厚,长期业绩稳定的基金公司旗下产品。(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