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千年活态水利遗产闪耀三湘 湖南新化紫鹊界梯田再获省级认证

2025-04-04 08:04:45    来源:基层网    访问:    

0809083686401653_75.png

4月3日,湖南省首批水利工程遗产名录公布,新化县紫鹊界梯田自流灌溉工程以“古代水利工程典范”之誉入选。这座始建于先秦、兴盛于宋明的千年梯田,历经两千余年风雨,至今仍以“山脊造田、无塘自灌”的生态智慧润泽万亩良田,成为全球唯一同时拥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及“国家水利风景区”三重桂冠的山地农耕文明活化石。

穿越千年的生态密码

“这是人与自然的史诗对话,每一块田都是活的史书。”紫鹊界梯田在海拔500至1200米的陡峭山脊间延展,500余级梯田沿30至50度坡面层叠而上,规模达8万余亩。古代先民独创“以林蓄水、以田引水、以沟导水”的自流灌溉体系,打破“25度山地不宜农耕”的铁律,仅凭天然降水便实现“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奇迹。

六重严审淬炼遗产成色

0809483773527328_75.png

此次评选历经市县申报、专家实地踏勘、历史文献考证等六道严苛程序。评审专家指出,紫鹊界梯田的灌溉系统完整保留了古代“察山势、顺水性”的规划理念,其竹枧引水、石板导流等传统技艺至今仍在田间沿用,堪称中国古代山地水利工程的“标准答案”。据《新化县志》记载,明清时期此地已形成“田在云中走,水自林间来”的完整生态链,现存187条灌溉沟渠中,仍有60%沿用宋代构造。

活态传承书写当代价值

春耕时节的紫鹊界,梯田如千面银镜镶嵌山间,瑶族农人赤脚踏犁的场景与两千年前《齐民要术》所载古法一脉相承。这里不仅保存着多类传统稻作品种,更延续着“伐木养林、开沟护田”的生态契约。梯田核心区森林覆盖率较周边高出,凝聚了古人“养林如养田”的可持续智慧。

如今,这片承载着中华农耕文明基因的梯田,以“水利+农业”双遗产身份,成为研究古代生态哲学、水利科技的露天博物馆。其层层水田倒映的不仅是云影天光,更是一个民族与自然共生的千年智慧。

作者 陈斌

[责任编辑:彭剑锋]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