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玉环西沙门大桥工程项目百余名建设者正抓住晴好天气抓紧施工,现场塔吊林立,机械轰鸣,工人们正在进行桥面系施工和附属设施安装。这项备受瞩目的重点工程,目前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
中交二公局西沙门大桥项目部负责人刘勇向记者介绍,主桥通航孔正进行体系转换,体外索张拉及吊索三次张拉等关键工序、非通航孔桥同步推进桥面调平层和防撞护栏安装,按施工计划,主桥6月铺装,10月大桥建成。
西沙门大桥及接线工程全长约5公里,位于浙江省玉环市,2023年4月开工建设,建设工期为36个月,项目概算12.67亿元,建成后与S203实现无缝衔接,有效推动沙门、干江滨港工业城协同发展,畅通大环岛公路交通,进一步优化玉环干线公路网络,缓解玉环东部地区的交通拥堵现状,为打造台州区域交通新枢纽奠定坚实基础。
2018年9月,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与台州市交通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形成联合体承接了设计任务。西沙门大桥景观桥型经玉环人民踊跃参与,具有玉环特色的“文旦”桥型方案以其独特的创意和美好的寓意脱颖而出。
西沙门跨海大桥项目跨海段桥梁总长1.7公里,跨越西沙门海域,包含通航孔桥一座,采用梁拱组合结构,其中主桥350米,道路双向六车道兼两侧人非道布置。主桥结构形式是跨径(100+150+100)米扭绞式吊索梁拱组合结构,引桥结构形式是跨径50米预应力混凝土先张法工字梁。
玉环因“晨雾绕岛、形状如环,上有流水,洁白如玉”而得名,玉环文旦素有“中华第一柚”美称。西沙门大桥不仅仅是连通干江镇与沙门镇的南北重要通道,也是西沙门广阔海域上的一条景观轴,是玉环市重要的风景景观区,可供人们驻足观光,东眺滔滔大海,西顾美丽玉环;因此,该项目设计定位于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功能完善、精致大气的美丽旅游公路。
西沙门大桥桥位处风速大,设计难点主要体现在:海湾强风区桥梁抗风问题,复杂的空间结构设计,主桥结构存在难点。
同济大学设计院西沙门跨海大桥设计负责人邓青儿介绍,西沙门大桥设计创新多。首先,桥型方案首创,主桥基于玉环城市本土特色,以“玉带环飘、文旦其中”为设计主题,首创了扭绞式吊索中空造型拱桥,突破了传统的拱桥思路,简洁、优雅、流畅的拱肋呈现玉带飞舞,辉映水面,交互成环;别致的空间交错索面中间呈现出抽象的文旦形态,象征玉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打造出玉环海上门户的地标性建筑。其次,参数化建筑找形,主桥吊索采用空间扭绞式布置,拱肋采用空间三维曲面异形拱,通过吊索的空间交错布置抽象出玉环文旦的造型,拱肋空间形态及吊索布置方案直接影响桥梁景观效果,在方案阶段,采用Rhino+grasshoper参数化建筑找行;再是,采用跨径50米预应力混凝土先张法工字型梁,提高桥梁结构的耐久性,并响应现代工业化建造理念,引桥采用跨径50米折线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工字梁,简支变连续体系,从先张法、布束形式、弯起器设计及少横隔梁设计的角度上进行创新,对改善传统装配式预应力砼上部结构的耐久性、跨越能力、施工便利性及施工质量控制有着重要意义。
中交二公局二公司相关负责人章冬林告诉记者,先张法的应用成效显著。结果表明,西沙门大桥施工在基本不增加材料总用量及吊装重量的前提下,与传统的后张法预应力T梁相比,先张法的应用简化了施工工序、提高了预制化程度,符合工业化建造的大思路,也必将提高施工质量与结构耐久性;而且增加了梁体下翼缘宽度,由T型改为工字型,增强了施工期间的稳定性,也更有利于先张预应力的布置;更是重新调配了结构尺寸,提高了结构受力效率,简化了横隔板构造与配筋,减少了现场作业,更易于实现装配化施工。
针对该创新型结构,开展了《折线配筋先张法宽翼缘工字梁精细化分析与设计研究》专题研究,并申请了折线钢束先张转向器发明专利《一种模数化套筒式钢绞线转向器》。
杭州市交通运输学会、交通工程专家朱玉龙表示,“桥梁百年大计、设计优先”,桥梁一旦建成,景观百年不变,关系重大,应具前瞻性。该工程将“玉带环飘、文旦其中”的理念融入桥梁景观设计,积极探索工程新技术,使西沙门大桥成为玉环城市文化的聚焦点及城市形象窗口,使桥梁景观有精神文明的寓意。(贾刚为 王多思 张科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