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市生态环境局召开新闻通气会

2025-09-29 22:28:49    来源:中国基层网    访问:    

9月29日,内江市生态环境局召开新闻通气会。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蔡虎城作主发布,通报中央、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有关情况。综合环境管理科副科长李汶航,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支队长杨舒文分别就我市稳固整改成效及督察移交信访件问题整改采取的系列措施做了介绍。

图片

以下是发布会全文实录

↓↓↓↓↓↓

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蔡虎城

图片

各位记者朋友:

下午好!

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注和支持!抓好中央、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是我市必须完成的重大政治任务,更是推动环境质量改善、增进生态民生福祉的关键举措。下面,我就中央、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有关情况作一简要通报。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将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把督察整改作为我市重大政治任务、重大民生工程来抓,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责任导向,严格落实“清单制+责任制+销号制”管理,加力加劲推进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截至目前,第一、二轮中央和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我市23项整改任务,已完成整改8项;转交群众信访举报件132件,已全部完成整改。第三轮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我市34项整改任务,已完成整改23项;转交群众信访举报件266件,已全部完成整改。其余各项整改任务均有序推进。

我市将中央、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作为重大契机,不仅着力解决具体环境问题,更注重改善环境质量、推动发展转型、构建长效机制,初步取得了以下六个方面整改成效。

整改工作合力进一步凝聚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各县(市、区)和市级有关部门坚决扛起整改政治责任,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三管三必须”要求,密切协作、信息共享,对照整改清单明确的目标、措施和时限,扎实推进各项任务逐项落实,形成了条块结合、联动推进的工作体系。市级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政策指导和技术支撑,各县(市、区)切实履行属地责任,强化过程管控,确保整改工作闭环管理,凝聚起齐抓共管、攻坚克难的强大合力。

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

通过扎实有效的整改措施,今年以来,我市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大气方面,截至9月27日,内江城区PM2.5平均浓度32.3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7.7%;优良天数率84.1%、同比上升0.3个百分点;综合指数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第43位、同比上升4位。水环境方面,1—8月,12个国、省控考核断面优良水体比例持续保持100%,其中Ⅱ类及以上水质断面占比达50%、同比上升8.33%。随着突出环境问题逐步解决,群众环境信访投诉数量大幅下降,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明显提升。

绿色转型步伐进一步加快

坚持以问题整改作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抓手,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通过历次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全市产业结构绿色转型步伐明显加快,60000立方米钒电解液生产基地项目等一批清洁能源产业项目相继投运见效。持续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低碳化转型,淘汰落后产能企业19户,2024年,全市技改投资增长39.7%,增速居全省第5位。强化源头管控,严把准入关口,动态更新内江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探索开展优化环评分类管理国家级试点,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上马,严格防范未批先建、未验先投等行为。

行业污染整治进一步深化

聚焦重点行业污染问题,下大力气、下大决心进行“靶向治疗”。全力推动钢铁、焦化、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目前已分别完成超低排放改造项目98个、14个、24个;大力开展玻陶行业深度治理,新改建玻璃电窑炉13座、玻璃企业深度治理13户;大力开展砖瓦行业专项整治,压减企业54户、压减产线88条;累计创建B级和绩效引领性企业25家。淘汰国一及以下老旧非道路移动机械977台,全市重点企业清洁运输比例由2024年的37.2%提升至66.1%。出台《内江市绿色标杆工地创建工作方案》,完成绿色标杆工地评定72个。制定《内江市城区餐饮油烟污染治理规范》,在城区全面推广电烤炉具、禁止露天烧烤,完成炭改电(气)83家。完成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新增污水处理能力5万立方米/日,新建排水管道309.53公里,中心城区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70.91%。大力推进农业农村面源污染削减工程,推行大水面“人放天养”生态养殖等绿色健康养殖模式,完成全市50亩以上水产养殖基地建设尾水净化区或配套相关尾水处理设施294户。

生态修复力度进一步加强

常态化规范化开展河湖库“清四乱”专项行动,坚决遏制新增“四乱”问题发生。科学划定“三区三线”,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34.795平方千米,完成长江干支流沿岸10公里范围内废弃矿山恢复治理68.51公顷。开展矿山地质环境与土地复垦“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内江泓旺达矿业有限公司、龙市砂石厂、涂家砂石厂等生态修复工作全面完成。

工作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

为破解当前重点、难点问题,我市着力健全完善工作体制机制。建立书记市长抓总、28个市级领导牵头、市级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各负其责的大气质量改善集中攻坚机制,强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建立《日常监管发现突出环境问题移交整改闭环管理工作机制》《内江市地表水国省考断面水环境预警提示工作机制》等,综合运用在线监测、视频监控、智慧环保等技术手段,对发现问题,及时预警、移交整改。修订完善《内江市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销号办法实施细则》,整改销号认定标准、工作流程等进一步明确,形成问题“发现—移交—整改—销号”工作闭环。

下一步,我市将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高要求、更严标准、更实举措,持之以恒抓好中央、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全省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努力打造美丽中国先行区贡献更多力量。

综合环境管理科副科长:李汶航

图片

为确保整改成效持久稳固、杜绝问题反弹回潮,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构建长效机制。

一是健全责任落实机制。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持续压紧压实地方党委政府属地责任、行业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将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履行情况纳入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重要内容,实行最严格的考核问责,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是举一反三系统治理。对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畜禽养殖、固危废处置等重点领域,不仅紧盯具体点位整改,也注重举一反三开展行业性、系统性排查整治,从基础设施、监管能力等方面系统施策,力求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同时,常态组织开展“回头看”“回头查”,确保问题整到位、改彻底。

三是强化日常监督管理。建立日常监管发现问题移交整改闭环管理机制,综合运用在线监测、视频监控、智慧环保等技术手段,设置数据异常阈值和情形,自动推送预警信息,做到问题早发现、早处置。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对发现的恶意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始终保持环境执法高压态势。

四是畅通社会监督渠道。进一步完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定期公布环境质量、整改进展等信息。鼓励公众通过“12345”热线等途径反映生态环境问题,开展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举报奖励。支持新闻媒体进行舆论监督,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监督的良好氛围。

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支队长:杨舒文

图片

针对督察移交信访问题,我局通过强有力的措施推动问题整改,确保各项整改措施落地落实,切实提升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一是建立清单台账。第一时间建立移交信访问题的整改台账,实行挂图作战、闭环管理;二是综合分类施策。坚持依法依规、分类施策,对能立即整改的立行立改,短期内难以彻底解决的明确整改时限、稳妥推进。三是实时调度情况。每月对信访件责任单位的整改情况进行调度,及时了解整改情况和整改进度。四是压实督办责任。不定期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对信访问题整改情况开展现场核查,确保整改措施落地见效。对个别信访问题整改进展缓慢的责任单位进行点对点督办,压实整改责任,从严从实抓好整改提升。

截至目前,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以及第三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移交信访件的信访问题整改工作已全部完成。一大批困扰群众的生态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

下一步,我局将督察整改与日常监管相结合,继续强化跟踪问效,适时开展“回头看”,持续巩固整改成效,进一步提升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四川日报、四川新闻网、内江融媒等媒体记者参加本次通气会。

[责任编辑:邱英]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