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增强社区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响应“保护和关爱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普法号召,江苏师范大学法学院 “悦读”志愿服务队联合江苏师范大学的 “泰暖阡陌实践团”深入多个社区开展“法润童心·护佑成长”主题实践活动。通过互动体验、案例解析、情景模拟等丰富形式,让法律知识走进青少年生活,筑牢未成年人保护防线。
一、活动初期:法律课堂趣味开讲
活动伊始,普法团队围绕“未成年人享有的权利”“常见权益侵害场景”等核心主题,开展生动的法律知识讲座。通过漫画手册、动画短片等直观形式,向社区青少年讲解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受教育权等基本权利,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解读《未成年人保护法》核心条款。期间设置“权利小问答”互动环节,通过抢答赢取普法小礼品,激发青少年学习兴趣,让法律知识从“被动听”转为“主动记”。
二、情景模拟:权益维护实战演练
针对未成年人可能遇到的校园欺凌、校外勒索等常见问题,团队设计沉浸式情景模拟环节。志愿者与青少年分组扮演“被取绰号的同学”“遭遇高年级同学打骂的学生”“放学路上被勒索的孩子”等角色,还原真实场景。在演练过程中,引导扮演者思考“如何正确回应”“该向谁求助”“哪些行为不可取”,并现场演示正确处理方式:如面对绰号要明确制止并告知老师;遭遇打骂立即向家长或学校反映;遇到勒索坚决拒绝并拨打110报警。通过“演中学、学中练”,让青少年掌握实用的自我保护技巧,明白“忍气吞声”和“以暴制暴”都是错误做法,法律才是最有力的保护武器。
三、案例解析:不良行为警钟长鸣
结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主题,团队选取典型案例进行深度解析。通过讲述“因旷课夜不归宿陷入不良圈层”“携带管制刀具引发冲突”“参与赌博导致严重后果”等真实案例,用故事化的方式剖析旷课、打架斗殴、偷窃、观看淫秽制品等不良行为的危害。志愿者引导青少年讨论“身边是否有类似行为”“这些行为可能带来哪些后果”,并发放《不良行为警示清单》,明确法律红线和道德底线。同时结合王某私自游泳溺水的案例,强调“自律和自我保护意识”的重要性,让青少年深刻认识到“小错不纠,大错难改”,从源头预防不良行为发生。
四、创作互动:普法心声创意表达
为让法律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活动设置“我的维权小故事”创作环节。面向参与活动的青少年征集短文、漫画、手抄报等作品,内容可围绕“我学到的维权方法”“如果遇到侵害我会这样做”“给同龄人的法律小建议”等主题。评选出的优秀作品将在社区公告栏展示,并制作成电子合集在社区微信群推送,让每个参与者都能成为普法“小使者”,在创作中深化对法律知识的理解,让“知法、守法、用法”的理念在青少年心中扎根。
五、长效延伸:普法服务持续护航
活动结束后,社区将联合普法团队建立长效机制。在社区图书室设立“普法角”,放置《未成年人保护法》解读手册、青少年维权案例集等书籍供居民借阅;定期开展“法律小课堂”线上直播,邀请律师解答家长和青少年的法律咨询;每月评选“守法小标兵”,通过积分奖励机制鼓励青少年践行法律规范。同时联动学校、家长构建“社区+学校+家庭”三方保护网,常态化开展普法宣传活动,让未成年人保护法真正走进社区、贴近家庭,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撑起“法治保护伞”。
(作者:王贯宇 周禹彤 张宁 王闻羽 庞勃 蔡然 陈思妍 沈妍洁 凌子欣 颜颂 杨海艳 曹海涛 季浩 曹秀妍 谯莞妮 张般若 朱张璐 唐浥君 王雨轩 刘周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