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解读国家教育资助政策,四川农业大学人文学院“遇见成长·心光驿站”社会实践小队7月30日奔赴雅安雨城、成都、德阳等地,开展国家资助政策宣讲活动,通过深度访谈倾听当地学子的心声,探索“经济解困”与“心灵赋能”的双向奔赴。
行前,小队成员系统梳理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国家助学金等政策要点,整理宣讲重点知识。实践中,成员化身政策“轻骑兵”,多维度打通信息末梢:深入农家院落,一对一为家长详解申请流程;在社区活动中心开设“政策小课堂”,用真实案例传递政策温度;在人流集中处设咨询点,发放200余份手册并现场答疑,缓解众多家庭“上学贵”之忧。
在扎实宣讲的基础上,小队敏锐关注到经济压力可能对学子心理健康产生的潜在影响。队员们利用入户走访和宣讲间隙,设计并开展了主题为“求学路上的光与影”的心理健康微访谈。他们重点访谈了即将升入高中和大学的数十名学子及其家长,话题涵盖学业压力、人际交往、未来规划及面对家庭经济状况时的情绪感受。访谈中,队员们运用所学知识,认真倾听、共情理解,鼓励学子们表达情绪困扰,并初步普及了简单的压力调适方法和寻求心理支持的渠道,引导他们认识到心理健康与学业发展同等重要。
此次实践是“心光驿站”小队对国家资助政策庄严承诺的基层响应,也是对“兴中华之农事”校训的生动诠释。团队成员意识到,助力学子追梦,既需经济支持的“硬保障”,也需心灵关怀的“软支撑”。实践团队愿继续搭建桥梁,让政策红利与心灵关怀同频共振,为乡村振兴培育身心健康的未来力量。(作者:段胜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