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至30日,“拾遗·寻踪”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团走进历史文化名城扬州,开启为期两天的非遗文化深度调研。通过探访扬州非遗珍宝馆与沉浸式体验问学工坊梧桐苑的篆刻技艺,实践团成员在历史与匠心的交织中,触摸到传统工艺的温度与文化根脉的力量。
6月29日上午,实践团首站抵达扬州非遗珍宝馆。这座汇聚扬州千年工艺精华的艺术殿堂,陈列着漆器、玉雕、剪纸等多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步入展馆,队员们即刻被清代雕漆屏风上“刀尖绘画”的细腻笔触所震撼;通草花展区中,以假乱真的花卉作品仿佛将四季凝于指尖。而最令众人驻足的金石篆刻专区,从秦汉印玺的古朴雄浑,到明清流派印的文人雅韵,一方方印章如时光切片,无声诉说着千年艺术演变。
“这些展品不仅是文物,更是流动的历史,凝聚着扬州匠人的智慧与坚守。”实践团成员张同学感叹道。馆内珍藏的雕版印刷和玉雕的精美作品,更是勾起了队员们对次日篆刻体验的无限期待。
6月30日下午,实践团踏入问学工坊梧桐苑,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开启篆刻技艺学习之旅。“篆刻讲究‘七分写,三分刻’,每一刀都承载着对文字的敬畏。”指导老师从篆字源流讲起,细致演示“冲刀”“切刀”等核心技法,将千年技艺的精髓娓娓道来。
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队员们完整体验了执刀镌刻的过程。老师提前依据同学的想法,帮同学们确定了字样。“篆字的结构平衡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每一笔都像是在与古人对话。”从最先在石料上刻“回”字练习控刀开始,随着刻刀在石面上沉稳游走,从最初的生涩拘谨,到渐入佳境的专注投入,当朱红色的印最终跃然纸上时,不仅仅成就感得到满足,内心更是充满对非遗文化的惊叹。
实践团指导老师表示:“让青年学子通过亲身体验感受非遗魅力,是传承传统文化的关键。此次活动不仅让同学们掌握了篆刻技艺,更重要的是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保护使命感。”
据了解,此次实践活动是"拾遗·寻踪"团队非遗调研系列活动的组成部分。"让青年人亲身参与非遗体验,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活动组织者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和热爱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