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基层工作的艺术:在“四两拨千斤”中见真章

2025-07-16 15:55:26    来源:中国基层网    访问:    

基层工作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也是联系群众的最前沿。面对千头万绪的事务和有限的资源,基层干部必须善于运用智慧,以最小的投入实现最大的成效,这正是“四两拨千斤”的精髓所在。所谓“四两拨千斤”,并非单纯依靠蛮力,而是讲究方法、策略和巧劲,通过精准施策、借势借力、凝聚共识,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基层工作的艺术,恰恰体现在这种以小博大、以巧制胜的智慧之中。

精准施策是“四两拨千斤”的关键。基层工作纷繁复杂,如果平均用力,往往事倍功半;而若能抓住关键环节,便能牵一发而动全身。例如,在脱贫攻坚战中,许多地区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实现脱贫致富。贵州毕节的“精准扶贫”模式,就是通过精准识别贫困人口、精准选择产业项目,使有限的扶贫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同样,在基层治理中,若能找准群众最关心的痛点问题,如老旧小区改造、交通拥堵治理等,集中力量解决,便能赢得群众信任,推动整体工作顺利开展。因此,基层干部要善于调研分析,找准问题的“七寸”,以精准施策实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借势借力是“四两拨千斤”的重要方法。基层资源有限,单靠自身力量往往难以应对复杂局面。善于“四两拨千斤”的干部,懂得借势借力,通过整合外部资源、调动社会力量,形成合力。浙江“枫桥经验”就是典型案例。当地通过发动群众参与矛盾调解,形成“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治理模式,极大降低了行政成本。再如,一些地方在乡村振兴中引入企业和社会资本,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盘活农村资源,带动产业发展。借势借力的关键在于善用政策红利、发动群众参与和引入社会资源,唯有如此,基层工作才能突破资源限制,实现“小杠杆撬动大能量”。

凝聚共识是“四两拨千斤”的深层智慧。基层工作涉及多方利益,矛盾冲突在所难免。若处理不当,可能导致工作停滞甚至激化矛盾。因此,善于“四两拨千斤”的干部,往往注重沟通协调,通过凝聚共识化解阻力。例如,在城市更新过程中,一些地区通过召开居民议事会、听证会等方式,让群众充分表达意见,最终形成各方都能接受的方案。这种“协商民主”的方式,既尊重了群众意愿,又提高了政策执行效率。再如,在环保整治中,有的地方不是简单关停企业,而是帮助企业转型升级,既保护了环境,又保住了就业,实现了多方共赢。可见,基层工作不能靠强制推行,而要通过耐心沟通、换位思考,找到最大公约数,让“四两”之力推动“千斤”之重。

“四两拨千斤”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更是一种治理智慧。它要求基层干部具备敏锐的洞察力、灵活的应变能力和深厚的群众工作本领。在新时代的基层治理中,面对更加复杂的挑战,唯有掌握“四两拨千斤”的艺术,才能以最小的成本实现最大的治理效能,真正让基层工作见真章、出实效。河北承德围场克勒沟镇:李鑫海

[责任编辑:李莹]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