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隆昌市凝聚74万儿女的信念,历经7年砥砺奋进,荣获“全国文明城市”这一代表中国城市最高荣誉的称号。
从2018年起,隆昌市将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作为“一把手”工程,全市上下齐心协力,以为民、利民、惠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构建起“全民参与、全域共建”的格局,书写了波澜壮阔的文明创建篇章。
7年间,隆昌市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以市委书记、市长任创文指挥部双指挥长,市四大班子思想高度统一,坚定任务目标,为文明创建工作指明方向。
在责任落实上,隆昌市构建起“市—镇(街道)—社区—网格(小区)—楼栋”四级创建体系和市级部门“包保联创”工作机制,明确39名市级领导、130个包保部门(单位)、13个镇(街道)、30个社区、164个村的工作责任,五级力量紧密联动、同频共振,编织成一张覆盖城乡的文明创建大网。
聚焦群众诉求和城市发展短板,古湖、金鹅、胡家、响石4个镇(街道),以及公安、交警、综执、住建等重点部门积极作为,高质量编制城市更新专项规划,对标实施57个提档升级项目,持续推进“六大提升行动”和“六大专项整治”。
深化城市治理,隆昌市全力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完成515个老旧小区改造,安装3607个充电桩;新(改)建雨、污水管网137.4公里,改造提升11个农贸市场,增设自产自销摊位380个,整治各类产权“飞线”1.6万余处,查处“两车”(摩托车、电动车)违法10000余起。
隆昌市以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作为关键着力点,用乡村文化振兴“软实力”,筑牢乡村振兴“硬实力”:推行“一约、一卡、一市、一榜”工作机制,以积分兑换为激励杠杆,充分调动村民参与文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用“小积分”撬动“大文明”;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倡树文明新风,引导村民摒弃陈规陋习,全力培育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的淳朴民风;积极举办乡村文化振兴魅力竞演大赛、村歌大赛等文化活动,为村民搭建舞台,展现乡村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自信、激发热爱家乡之情。
在创文征程中,隆昌市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建引领,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形成党建带创建、创建促党建的良好局面。市教体系统通过“小手牵大手”带动逾10万个家庭,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发动501支志愿者队伍逾14.2万名志愿者活跃在全市各地,线上线下相结合开展各类活动,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平台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建设崇德向善的文明之城。
如今,隆昌市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社会风气持续向好,市民风貌奋发昂扬,全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与此同时,国家税务总局隆昌市税务局荣获第七届全国文明单位称号;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荣获第三届全国文明校园称号;界市镇荣获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一个个荣誉,为隆昌的文明画卷增添更多亮色。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是一座城市的精神基因,更是城市发展的永恒追求。站在新起点,隆昌市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推动“创建文明城市”向“建设城市文明”整体跃升,为推进“三大工程”、建设“三个隆昌”,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隆昌新篇章贡献更大力量,让文明之花在隆昌绽放得更加绚烂。(内江融媒记者 张生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