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是时代发展的强劲引擎,驱动着社会巨轮破浪前行。于广大干部而言,投身改革浪潮,肩负使命担当,需握紧“三子”,稳步踏响改革征程,镌刻奋斗荣光。
“迈开步子”,主动探寻改革方向。改革从不眷顾因循守旧、坐而论道者,唯拥抱躬身入局、起而行之的行动派。黄文秀从繁华都市回到家乡,扎根百坭村,在山间田埂迈开调研步子,精准锚定产业贫弱、基础设施落后等“穷根”,以引入沙糖桔种植、电商销售等革新举措,蹚出脱贫致富新径;“改革先锋”谢高华,在义乌任职时,不顾争议、不惧风险,一次次奔赴市场摊位、作坊工厂,用脚步丈量商贸困局,力排众议开放小商品市场,点燃义乌全球商贸传奇之火。干部当怀“涉险滩”“啃硬骨”的无畏,深入基层一线,突破“舒适圈”,于厂矿车间、田间地头、市井街巷洞察民生痛点、发展堵点,让改革举措从真实土壤萌生。
“俯下身子”,凝聚改革磅礴力量。人民是历史创造者,更是改革主力军。小岗村十八位农民以“托孤”勇气按下“红手印”,自发开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变革,为农村改革拉开恢弘序幕,正是基层智慧、群众力量的磅礴彰显。干部要摒弃“官本位”,甘当“小学生”,与百姓同坐“一条板凳”,敞开心扉听牢骚话、真心话,将晦涩政策讲通俗,把改革蓝图说透彻,把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汇聚成改革“源动力”。从老旧小区改造里的居民议事会,到乡村环境整治中的村民理事会,让群众全程参与、当家作主,改革方能破除阻力、顺遂落地,在万众一心间激荡巨变伟力。
“甩开膀子”,笃定推进改革攻坚。改革如逆水行舟,每一步都是挑战,每一程皆遇难关。“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生怀揣“禾下乘凉梦”,不顾高龄与科研艰难,穿梭稻田、反复试验,以汗水浇灌高产稻种,攻克粮食安全改革课题;“深海钳工”管延安,在港珠澳大桥沉管拼接一线,无惧深海高压、施工复杂,凭精湛技艺、顽强韧劲,拧紧千万螺丝,确保工程“滴水不漏”,助力世纪工程惊艳世界。干部身处改革前沿,遇复杂利益纠葛、顽固体制壁垒,不能瞻前顾后、畏葸不前,当秉持“越是艰险越向前”斗志,以久久为功恒心,在科技创新、生态保护、社会治理等战场真抓实干、攻坚克难,用实干担当书写改革华章。
改革之路,道阻且长,干部以“三子”为笔,饱蘸担当墨汁,必能绘就国家昌盛、人民幸福的锦绣长卷,奏响时代奋进最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