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上市公司债务违约:放弃兜底 否则打破刚兑成空言

2018-05-09 09:54:01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访问:    

  近期,正当监管层决意打破刚性兑付之际,债务违约事件接踵而至,上市公司亦未能幸免。

  凯迪生态日前公告称,“11凯迪MTN1”应于5月5日(法定节假日顺延到5月7日)兑付本息,截至兑付日日终,公司未能按照约定筹措足额偿债资金,不能按期足额偿付,构成实质性违约。

  凯迪生态并非孤例。今年以来,另有神雾环保、富贵鸟和*ST中安三家上市公司爆出债券违约,其中3月以来发生违约的12只债券就有6只为上市公司发行。如果算上非上市公司,今年仅仅过去4个来月,已有16只债券出现违约,涉及四川煤炭、大连机床、丹东港、亿阳集团、中城建、春和集团等多家公司,累计金额达130亿元之多。

  应该看到,中国债券市场积累风险不小,近期债务违约事件的集中爆发,既有债券发行主体自身的原因,也有政策方面的客观原因,而一系列旨在打破刚性兑付的政策,也是化解债务危机的必要举措。因此,针对今年以来多家上市公司出现的债务危机,应当直面。

  以往,一家公司上市进入资本市场,对于融资需求而言可谓“跃龙门”,因为有着“上市公司”这张名片,不论是增发配股再融资,还是发行债券,都不乏人接手。但毋庸置疑的是,上市公司本身有优有劣,因经营不善难以偿还债务在成熟市场也并不鲜见,如果延续此前山东海龙、超日太阳债券刚性兑付的处置方式,那么整个债券市场,从发债主体到投资者都永远不可能成熟。

  而且,为了发债再融资,不乏上市公司通过激进的会计处理与关联交易“做出”利润,以及通过不断并购、跨境,提出所谓的新商业模式。在上市公司债务刚性兑付打破之后,投资者必将审慎抉择,此类行为将难以为继。

  以凯迪生态为例,公司去年11月16日停牌至今,迄今仍未披露2017年年报及2018年一季度报,5月7日还发布《中诚信证评关于关注公司无法在法定期限内披露定期报告及股票可能被暂停上市的公告》称,因年报编制及相关审计工作尚未完成,公司延迟披露2017年年度报告。且因相关行为涉嫌信息披露违规,公司7日收到了中国证监会调查通知书,这给了投资者索赔机会。

  打破刚性兑付也是监管层近来推动的方向。债务融资方面,银行缩表后回归贷款,令无论是中低资质民营企业还是中评级的城投平台发债难度都有所增大。股权融资层面,今年以来,“穿透式”金融监管与金融控股监管让诸多资金通道收紧,此前一些上市公司热衷的外延并购、做大集团,其前提是要有各种银行变相通道的资金。

  股权质押新规的落地也进一步收紧了再融资。在新规落地前,很多上市公司股东质押比例高达100%,新规规定股票质押率上限不得超过60%。以3月15日发生违约的创业板公司神雾环保为例,高比例的质押成为了致使其资金链断裂的最后一根稻草。

  换句话说,股权再融资审核趋严,债券市场整体的风险偏好变低,使得债市再融资压力大增,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之下,上市公司仅仅凭借“上市”这块招牌来获得融资优势的前提不复存在。

  所以,直面近期频发的公司债违约事件,需要的是查找原因,如果公司本身涉嫌信披等方面违规,该赔偿得赔偿;不然就该执行破产等程序,不要过于顾虑。最不应该做的是兜底,让打破刚性兑付再度成为空言。


[责任编辑:杜嵩]
绿色出行
鲁冰花
中国网小记者
呵护地球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