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丰富“两弹一星”精神宣讲内容,追寻核医疗前沿动态,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核星引力志愿宣讲团立足医学专业特色,7月下旬将专业实践课堂延伸至山东省烟台核医疗科技馆,通过沉浸式研学深入了解我国核医疗的发展历程,青年学子切身感悟“两弹一星”精神在医疗领域的延续,坚定科技报国理想信念。
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团队成员步入3D屏幕中央,伴随视频音效的渐隐,通往核医疗科技馆的核心展区大门徐徐开启。步入其中,一个由圆柱形环绕式巨型屏幕构建的震撼空间跃然眼前。与此同时,盘旋而上的楼梯灯带渐次点亮,营造出通往科技殿堂的仪式感。屏幕中央,科技馆专属的卡通博士形象亲切亮相,热情致意,并生动介绍了馆内聚焦的四大专业分区,强调每个板块均设有探索性互动装置。从步入馆内的第一刻起,智能化、交互式的参观体验便让团队成员深感震撼。
旋转楼梯的阶壁化身为核科普长廊,“香蕉辐射无害论”等趣味知识,以生活化案例破除公众对“谈核色变”的认知壁垒。步入从“核”而来展厅,一条清晰的核医学发展时间轴铺陈眼前,从赫维西开创示踪技术,到维拉德发现γ射线、卢瑟福为其定名,科学家的里程碑贡献化为无声教材,悄然深化着学科的演进。
最令人称奇的互动体验是,旋转老式电话拨号盘后,居里夫人的AI数字人随即“苏醒”,通过智能影像合成与声学建模技术,逼真复现了这位诺贝尔奖得主的学术风范。当居里夫人亲述放射性元素的发现历程时,历史瞬间转化为可对话的智慧实体。
此行,宣讲团聚焦中国核医疗产业,在“中国核引力”展区,追溯中国核医学发展脉络。通过讲解员的深入介绍,成员们系统了解到中国核医疗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的“一堆一器”开展探索应用,到自主研发出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核医学影像设备、放射性药物,再到如今构建起覆盖预防、诊断、治疗全链条的核医疗服务体系。一件件承载历史的实物展品、一帧帧记录突破的影像资料,让队员们真切感受到背后科研工作者攻坚克难的执着与付出。大家深感,中国核医疗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不仅为民众健康福祉提供了坚实保障,更彰显我国在核科学应用领域的强劲实力与创新活力,这份由自主创新铸就的“核引力”,正是让中国在全球核医疗舞台上占据愈发重要位置的关键。
接着,宣讲团移步“核”以致用展厅,为充分了解反应堆生产核素的过程,成员走进“核反应堆沉浸场景”,通过模拟核堆操作过程,让核素的生产过程变得直观、有趣。展区内,铀元素结构模型引发队员深度思辨通过嵌入特定分子完成化学键构象,方能组合其完整原子形态。
视线转向加速器展区,在演示互动环节中,队员不仅了解到加速器如何生产核素,还见到质子回旋加速器和梅花瓣电子加速器的模型。加速器展示了多类带电粒子在电场的作用下不断加速,达到预期能量射出加速器撞击不同靶件,生成不同的放射性元素,直观生动地诠释了粒子加速与核素生成背后的科学原理。
互动环节中,VR 设备成为人气焦点,队员秒变核药设计师,通过佩戴 VR 眼镜寻找核元素碎片并完成拼接,在操作中深入学习核素合成知识,在游戏中生成正确的核药,去医治不同角色的人,亲身感受核医疗的神奇之处。
另外,三台粒子射程模拟器同样备受青睐,体验者通过手持模拟枪瞄准巨型屏幕上螺旋摇曳的 DNA 链,切身感受不同射线对人体的潜在破坏力,进一步加深了对核辐射影响的认知。
接着,团队来到“核”以未来展厅,体验智慧研发实验室和未来核医疗AI诊室,现场核影像检验装置能快速地诊断病人病情,队员只需按下按钮,机器就会自动生成完整的病历。经了解,虽部分诊疗设备还没有广泛应用于市场,但在研究过程中对于特定疾病的治疗已突显成效。队员们对此惊叹不已,表示“未来的AI世界,科技可以更好地协助人类完成医学救治。”
行程尾声,宣讲团驻足于“蓝色药谷”科技园规划展区,这座烟台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引擎,正以核医疗科技为支点,撬动中国医学进阶的未来。当了解到园区企业已实现放射性药物国产化突破时,队员们深刻体悟到,用硬核科技赋能生命健康,正是新时代“两弹一星”精神的生动续章。
当科技的星河照亮历史的来路,“两弹一星”精神在这座核医学殿堂完成从护国盾牌到民生灯塔的世纪变化。青年学子触摸的不仅是示踪剂与加速器的冰冷外壳,更是几代科学家将青春熔铸进原子核的滚烫信仰。蓝色药谷跃动的创新脉搏正宣告:中国核医疗的征途,始终以人民健康为靶心,以自立自强为坐标。未来,这簇精神之火正点燃更多青春志向,无数后继者将循着“两弹一星”的星轨,以仁心为束、以创新为刃,在核医学的浩瀚星海镌刻下新时代的东方光芒!
(通讯员:徐梦瑶 种轲李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