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华电(保定)大学生走进易县 “听松书院”,调研书院的美育与乡村文化融合情况

2025-02-14 08:16:41    来源:中国基层网    访问:    

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下,美育与乡村文化的深度融合为乡村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成为推动乡村全方位振兴的关键驱动力。近日,华北电力大学(保定)“听松文韵·筑梦乡野”社会实践队,在院系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怀着对乡村振兴事业的满腔热忱,奔赴易县“听松书院”,开展了一场极具深度与广度的社会实践活动。此次实践旨在深入探索乡村文化与美育融合的多种路径,挖掘其对乡村振兴的深远影响,为乡村的文化建设与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图为听松书院内部一角

团队成员首先与院系老师一道,同书院创办人苑老师展开了一场深入的交流。从创建的时间节点,到饱含情怀的创立初衷;从独具匠心的建筑风格,到完备齐全的场地设施;还有别具一格的运营机制,每一项内容都让成员们对书院有了更为直观且深刻的认知。交流结束后,成员们开启了自由参观书院的行程。他们踱步于书院的各个角落,仔细打量书院的布局与周遭环境,深入思索书院在空间利用、氛围营造等方面,是否与美育和乡村文化融合的需求相契合等。 此外,实践队又与听松书院的多位工作人员进行深入且富有意义的交流。

为深入了解当地居民对文化传承和美育的真切想法,实践团队拜访周边村庄,与当地居民展开热情交谈。

图为团队成员与居民交流。

实践队还精心设计了针对性的调查问卷,从学生、家长、居民、政府以及听松书院工作人员这五个不同身份维度,更加全方位、深层次地收集资料。完成问卷发放与收集后,实践队对五类问卷的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交叉分析,绘制出了听松书院在美育与乡村文化融合进程中的全景图,为推动乡村美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与切实可行的策略建议。

图为面向听松书院工作人员的调查问卷。

经以上调研,团队成员发现听松书院在美育与乡村文化融合方面的一些优点与不足。

通过组织各类文化课程和研学活动,让孩子们深入接触到古典文化和当地历史文化,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乡村文化传承后继无人的问题。例如在日常教学中,音乐老师从古典文化切入进行美育教学,研学老师带领孩子们前往泰陵、圆明园等地研学,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历史文化魅力。

书院开展的冬令营实践活动,如制作灌肠、豆腐、体验非遗糖画等,为乡村居民尤其是孩子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增添了乡村文化生活的趣味性,让乡村文化以更生动的形式展现出来。

听松书院在美育课程设计和实施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将美育与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为乡村美育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例如音乐老师巧妙的教学设计,把美育融入到日常教学中,让孩子们在艺术学习中感受文化的熏陶。

但听松书院在当地居民中知名度较低,大部分村民对书院推行的美育举措以及美育与乡村文化融合的理念一无所知,书院的影响力和辐射范围有限,未能充分发挥其在乡村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另外,书院在运营过程中面临课程研发瓶颈、师资力量配置难题以及资源整合与利用困境等问题,这些内部运营问题也限制了书院在美育与乡村文化融合方面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

图为团队成员与院系老师及听松书院负责人合影留念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员们深切体会到,美育与乡村文化的融合在乡村振兴中扮演着极为关键且不可替代的角色。在调研过程中,虽然发现了乡村文化传承面临诸多挑战,但同时也看到了听松书院在推动美育与乡村文化融合方面所付出的努力以及取得的显著成果。展望未来,我们期待更多社会力量能够关注乡村文化建设,积极投身于美育与乡村文化融合的实践之中。我们坚信,只要各方携手共进,美育与乡村文化融合的道路将越走越宽,乡村文化必将迎来更加繁荣昌盛的明天,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责任编辑:李莹]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