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把假币“花”出去 存在违法风险

2018-06-27 13:45:26    来源:人民日报    访问:    

原标题:误收假币,不可再用

误收假币,不可再用(以案说法)

生活中一旦误收假币,就会造成自己的经济损失。可如果出于不甘心而试图再把假币“花”出去,就存在着违法的风险。

【案情】今年5月6日7时许,某地派出所接到辖区蔬菜市场管理人员报警,称一名70多岁的老人收到了一张百元假币。民警立即赶到现场。据涉嫌使用假币的陈某交代,她在老家做生意时误收了一张百元假币,不甘心蒙受损失,所以一直随身携带。

5月6日,正在该地走亲戚的她一早就来到蔬菜市场,试图找机会用掉这张假币。在蔬菜市场,陈某发现一名70多岁的老人正在卖菜,遂用假币“买”了7元钱的蔬菜,获得93元找零。正当她庆幸得手时,被蔬菜市场管理人员识破。陈某坦承,自己只担心假币用不出去,根本不知道已触犯法律。

【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第四十三条规定,购买伪造、变造的人民币或者明知是伪造、变造的人民币而持有、使用,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处十五日以下拘留、一万元以下罚款。陈某行为已经违法,但因情节较轻,故依法处以行政拘留五日。

民警提示,抵制假币,人人有责。单位和个人持有伪造、变造的人民币的,应当及时上交中国人民银行、公安机关或者办理人民币存取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发现他人持有伪造、变造的人民币的,应当立即报警。

王 鹏

王 鹏

[责任编辑:王亚茹]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